黑山变成花果山,金沙江畔太甜啦
◎科技日报记者赵汉斌
昔日荒山秃岭煤灰,今日碧树果园满坡。这是记者近10年间先后3次到云南丽江华坪县最直观的感受。
华坪地处金沙江中段北岸,曾是全国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一度占全县工业产值的70%以上。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原煤分布达平方公里。“黑色经济”曾补了财政、富了企业,但随着区域产业格局的变化,华坪发展遇到了瓶颈,老百姓也不买账。
“以前买来摩托车都不敢多骑,因为上路就等着‘吃’煤灰。”老华坪人杨明华回忆说。
今年66岁的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村民刘宗顺也深有体会。他说,以前山坡树少风大空气热,吹来的粉尘漫天飞舞,眼睛都睁不开。自己在采煤区种树,挖的树坑里浸出的都是脏水,牛羊都不喝。
最恼人的是,干热的金沙江河谷,水分蒸发量大,山区植被难存活、庄稼灌溉难,当地傈僳族、彝族、傣族、苗族群众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5年前,全县有27个贫困村、有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
但金沙江河谷光、热、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种植芒果等热区作物。在绿色发展的引领下,华坪县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实施林业生态扶贫、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工程,引导群众在荒山、荒坡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石漠化地区光伏滴灌,解决灌溉用水难问题。
“华坪县把握转型发展机遇,出台了种植补贴、芒果保险等帮扶措施,培育引进优良晚熟品种,引导群众在采矿区、煤矸石堆上种芒果。”华坪县生态环境局局长王加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已当了30多年矿工的孙邵华,年尝试放下煤锹拿起锄头,种起了芒果。起初他心里也没谱,生怕赔本,没想到第2年就开花挂果,第3年他果断扩大了种植面积。目前他种了亩芒果,年产收多万元。
龙头村原本山是一片荒山,没有果子。周边余户社员看准绿色有机芒果产业好前景,精心种下2.5万亩芒果树,把昔日茅草遍地的煤矸石山,变成了秀美的花果山。每到芒果成熟季节,前来体验摘果、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户均芒果年收入超过8万元。
在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下,当地形成“山尖核桃、花椒树,半山烤烟,山脚芒果”的生态产业布局。同时,有序引导煤炭企业关闭退出,煤矿从年的82对减少到29对,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万吨,累计有24家煤矿企业转型发展芒果产业。
“产业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煤矿区水源、植被、土地得到恢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66%,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之路。”华坪县委书记余丽军说。
村村寨寨动起来。目前,全县产业面积从年的78.8万亩增加到万亩。年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37.8万亩,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年产量由年的6.78万吨,增加至年的31万吨,产值增加到22.8亿元。
百里绿色长廊簇拥下,金沙江流域年均输沙量从年的2.23亿吨,降到年的0.49亿吨;鱼类从年的35种增加到年的61种。“从山顶到江边,植被变好了,江水也不浑了。”71岁的华坪县石龙坝镇果农王道相说。
杨明华和刘宗顺也笑着告诉记者,没有了煤灰,树多了,路平坦干净,呼吸也畅快了。
“伴随绿色经济的发展,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全县累计脱贫人,贫困发生率从15.01%下降到1.05%。实现了生态环境修复、环境质量提升和群众增收致富的良性循环。”王加云说。
今天的华坪,沿江两岸是成片的瓜果蔬菜;山坡上沟箐边,花椒、核桃、茶叶、桑树郁郁葱葱,垄亩间烤烟成行。华坪县也被列为“一县一业示范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和“云南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
来源:科技日报文中图片来自丽江市华坪县生态环境局
编辑:宋慈(实习)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