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100年这个发现曾颠覆了中华文明
最近,一条热搜让5亿国人自豪不已。
年10月,黄河边上的仰韶村,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中国学者“不经意”的一铲,直接将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带入了现代考古学之门。
仰韶文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国家起源史和中华民族起源史这座大厦中的一根擎梁柱。
此后的这整整年间,一代代中国考古学人筚路蓝缕,又先后发掘了殷墟、二里头、良渚、周口店、三星堆等一大批石破天惊的重大文化遗址,彻底改变了我们以往对中华文明的固有认知。
不过要说,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中华文化最具颠覆性的考古发掘,阿信觉得,还是应该推荐长江流域的一系列遗址。
刚刚在仰韶文化所在地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阿信粗略数了数,属于长江文明的考古发现就占到了25%,重要性可想而知。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长江文明”的发现,会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再认识”上最重要的一次突破。
1、近万年的长江文明成长史
现在,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可是这样的常识,在年前来说,毫无根据。
20世纪初,随着现代考古学被引入中国,首批田野考古用力于黄河中下游。
仰韶、龙山、大汶口等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殷墟等商周故城的发掘,与《尚书》《左传》《史记》等传世经典对先夏及夏、商、周三代文化在黄河流域繁衍的记述完美契合。
更加印证了这样一个千古不变且中外公认的论断:黄河流域才是中华文化唯一的正源。
但是自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田野考古推进到长江流域,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在其新作《长江文明》一书中写道:人们在这时才逐渐意识到,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并不比黄河流域时间晚、水平低。
长江文明冯天瑜等著中信出版社图书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51.3购买年,浙江余姚发现河姆渡文化,其人工驯育稻谷的时间推定为距今七八千年,随后,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马家浜,中游的屈家岭,上游的大溪等遗址发现的“稻作文化”遗存,皆有五六千年之古。
湖南道县玉蟾岩更是出土了距今万余年的人工驯育稻谷,远远早于黄河流域“粟作文化”产生的时间。
年10月,考古人员在湖南常德澧县鸡叫城遗址西区发掘出一处距今年、占地超平方米的大型木质结构建筑遗迹,是目前发现的中国保存最完整史前木构建筑遗迹。
而自年至今的考古成果显示,长江上游的文明中心——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存在时间为~年前,其人物造型与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带的人物形象都有很大差别,可能受到了中亚、西亚文明的影响。
这展示了长江流域在青铜时代初期就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
来源:《长江文明》
随着历史进入到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中游的荆楚文化异军突起,它更多地保留了姬周文明精髓,并融合蛮夷文化特点,更显瑰丽奇绝、清新灵动。
年,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一套青铜编钟,系分范合铸制作,形制精确,纹饰细密。其音质之纯厚、音色之优美、音阶之准确以及半音的设置,都表明了楚人完备的乐理知识与精湛的青铜工艺的绝妙结合。
曾侯乙编钟
版权声明:本图经授权使用自《长江文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春秋中期以降,荆楚文化强势东扩,深刻影响了江淮间蔡、徐、舒及江东吴越的文化面貌,长江中下游文化也由此得到初步整合与提升,初奠后世文化重心南移的根基。
到了秦汉统一王朝之后,吴越文化则接过荆楚文化的接力棒,成为了长江文明的代表。
东晋时期,中原朝廷迁至吴越地区,大批北人南下,带来了玄学和清谈之风,早期吴越的尚武逞勇之风逐渐被南渡士族的精致典雅文化取代。
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吴越地区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伴随江南文化的日趋繁盛和宋室的南迁,吴越地区全取代了中原地区,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吴越文化愈发精致。
至明清时期,吴越已成为中国的学术、文化、艺术、娱乐中心。
拙政园
版权声明:本图经授权使用自《长江文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近代以来,吴越人民较早感受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巨大威胁,开始向西方学习,为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拉开了序幕。
通过近百年的中国考古,梳理长江文明近万年的演化历史,冯天瑜教授认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两大发祥地,已经成为近百年来中国学界的“新共识”。
2、困扰了中国人近年的谜题:长江源头到底在哪?
受困于历史典籍而遭受误解的,不仅有文化意义上的长江,还有自然意义上的长江。
而且经过了多年,直到今天,我们仍有一个谜团没有解开,那就是:长江的源头,到底在哪?
在距今三四千年的夏商时期,江汉交汇处的江汉平原一带的早期文明较为兴盛,荆楚先民驾舟穿行于云梦泽的湖泊、河网之中,有感于“汉之广矣”,不免产生江、汉谁为干流的困惑。
江汉形势图
来源:《长江文明》
这一惑就是好几千年,直到三国时期,人们都搞不清楚。
比如,根据《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载,公元年,鲁肃在与孙权的密谈中就曾说,主公啊,您应该效仿刘邦,夺取“长江上游”,这样天下就都是您的啦!
可事实是,刘邦被封为“汉王”,占据的“长江上游”明明就是从今天从武汉到襄阳的汉水河段。可见,那时的人们大都认为,长江上游,就在汉江源头。
除了“汉江源”这种说法之外,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种更为进步的说法正在悄然兴起。
中国最早的地理书《尚书·禹贡》中说: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证明有一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汉江是长江的支流,而更远的岷山才是长江的发源地。
在汉武帝确立了《尚书》五经之首的地位后,“岷山导江”的说法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岷山导江
来源:《长江文明》
这种说法,随着儒家的统治地位,深深影响了往后一千多年,中国人对长江源头的认识,直到明末,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出现,才出现了质的飞跃。
他不信书本,亲自用脚丈量土地,循金沙江而上,直至云南丽江,经过实地查考,探寻到金沙江比岷江更长,明确指出岷江为长江支流,金沙江才是长江干流。
但因徐霞客并无官方身份,其说法并未在当时被普遍认可。
最终彻底将“岷江源”这一说法打入故纸堆的,是康熙。
随着西方先进制图技术的逐步传入,康熙皇帝通过实测正式肯定了徐霞客的说法,金沙江遂被定为长江源头。
金沙江为源
来源:《长江文明》
作为一位颇具科学精神的皇帝,康熙帝曾多次派专门使臣考察长江源头,以求更加精确地阐明长江源头的各种地理细节。
为求更加精确,康熙五十九年(年),他派专使考察金沙江之上的通天河上游。
但由于江源地区的恶劣气候和困难交通,使臣们无法进一步深入探源,只得面对巴颜喀拉山南麓密如织网的河流“望源兴叹”,留下“江源如帚,分散甚阔”的结论。
长江源区,纵横交错的辫状水系。
版权声明:本图经授权使用自《长江文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这一等,就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
年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派遣调查队,深入江源地区,进行水系、水文、地貌、冰川、气候等自然状况的详尽考察和研究。
证实了长江源头有5条较大河流:楚玛尔河、沱沱河、当曲、布曲和尕尔曲,探明了沱沱河源头,且依“河源唯远”原则并考虑河道上下游的顺直一致性,提出了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长江江源水系图
来源:《长江文明》
长办还重新划分了水系中河流的从属关系:根据河流长度,将尕尔曲划为布曲的支流,布曲则为当曲的支流,当曲、沱沱河汇于囊极巴陇,以下为通天河。
来源:《长江文明》
年1月13日,新华社正式报道了长江源查勘成果,公布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年,为了给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搜集资料,并向国内外系统介绍长江,长办于6—9月再次组织了江源考察拍摄活动。
第二次考察发现之前的测量数据有误,为此,长办于年重新量算,直至年才正式确认沱沱河为长江正源,当曲和楚玛尔河则分别定为南源和北源。
但年当曲的量算数略长于沱沱河,以及年重划江源水系后当曲水系流域面积超过沱沱河水系的事实,也为今后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长江源头——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姜根迪如冰川
版权声明:本图经授权使用自《长江文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考察仪器装备的改进,江源地区的考察频次和规模骤增,人们对长江三源的了解日益深入,将长度和水量皆占优的当曲作为长江正源的呼声渐高。
目前,有关沱沱河和当曲源头的探索仍在进行,人们对长江源头的认识还在不断加深,这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3、长江文明的未来——长江经济带
历史推进到当下,经过人类近万年的持续开发,我们也不得不直面长江流域本身承受巨大生态压力的残酷现实。
在《长江文明》中,冯天瑜教授指出:就现有状况而言,长江流域最严重的两个生态问题分别是水质污染和水生态系统功能严重退化。
其中水质的污染问题最严重。长江流域主要存在三大水污染源,分别是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
在水质恶化的同时,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也十分严重,曾经万鱼竞游的淡水鱼类天堂正逐渐陷入死寂。
早在6年,长江流域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的种苗产量已由最高年份的亿尾,下降到了4亿尾,全流域的捕捞产量已降到10万吨左右,不足最高年份的1/4。
此外,长江流域还面临着因长期乱砍滥伐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山洪频发、洪涝灾害不断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家提出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当下中国已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标志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战略转变。
年1月6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三部委联合印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母亲河长江已经全面进入10年休养期。
回顾历史,经由长江文化对黄河文化的承接与创造性发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精义得以保持与光大。
得两条大河的滋养与回护,是中华文明于数千年间延绵伸展、从未中绝的原因之一。
正如梁启超所说:
中国何以能占世界文明五祖之一。则以黄河扬子江之二大川横于温带。灌于平原故也。
保护好母亲河,才能维持中华文明的持久生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