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态安全屏障的云南担当环京津新闻网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yuyue/

公里,这是长江上游——金沙江走过云南的旅程。从青藏高原到红土高原一路奔腾,流经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昭通7州(市),从昭通水富进入长江。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共饮长江水。”长江的涨落荣枯,长江沿岸的生态文明进步,让云岭儿女魂牵梦萦。

云南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区位独特,生态功能重要,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之责,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云南力争上游。

万云岭儿女守护同一个承诺:“一江清水出云南”。

千里金沙千里绿

金沙江畔,人们一生都在与江河对话。

在“长江第一湾”,绵延数百里的柳林,如同一条绿色飘带与江水唇齿相依。石鼓纳西族汉子和朝明是家里的第三代种柳人,他说:“在金沙江边种柳并不容易。”一个雨季,刚种下的新柳,淹死的、冲走的着实不少。但“有心插柳柳成荫”,8年下来,石鼓镇江边已多出10多万株柳树。

郁郁葱葱的一抹抹新绿,不仅实现了老一辈种柳人固岸护田的朴素愿望,也恢复着“长江第一湾”一水护城将绿绕的生态荣光。“现在种树的有咱们干部,更有好些群众,甚至还有县城来的志愿者。”最让和朝明开心的,不仅是柳树越来越多,而是种柳人越来越多。

在云南,种树护江、绿化山川,并非个例。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整个云南的林业建设都在发力。

绿色版图,持续拓展。

放眼云岭大地:近年来,云南省全面统筹推进造林绿化、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生态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保护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聚焦沿铁路、国(省)道、主要河道两侧等重点区域,以点带面推进国土山川补绿增绿。5年来,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达.86万亩。

再看长江流域:5年来,云南境内金沙江沿线7个州(市)完成营造林.05万亩;森林面积增加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2.9个百分点。

岸绿水清,产业兴。

虽是冬日,千里金沙江依旧生机勃勃。沿江行走,从永胜县涛源镇的万亩沃柑,到华坪县石龙坝镇16万亩芒果,再到绥江县40万亩方竹、筇竹竹林带……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长江经济带正成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管住水、护好岸,不仅提升绿水青山“颜值”,更做大金山银山“价值”。

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中段的华坪县曾是全国个重点产煤县之一,过去由于无序开发,全县生态一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华坪县谋求转型发展,开始减“黑”增“绿”,依托金沙江流域良好的光、热、水资源,大力推广以芒果种植为主的林果产业。

如今,绿树满岸不仅成为沿岸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也成为水土保持的“绿色屏障”。一组数据抢眼:华坪县森林覆盖率达74.6%,境内金沙江流域年均进入江中的输沙量从2.23亿吨下降到0.94亿吨、下降58%。

绿色,正成为云南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万年前陷落形成的滇池,经螳螂川最终缓缓汇入金沙江。“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清代孙髯翁脍炙人口的长联,仍挂在滇池边大观楼的楹柱上,但不断累积的污染曾一度让这颗高原明珠失色。

如今走进滇池东岸,3.5万多株中山杉遮天蔽日。这些中山杉挺立的地方,是捞渔河湿地。入滇池河道汇入的河水,经过林间曲折迂回的人工小水系,进一步净化,才缓缓流入滇池。经过多年系统治理,年,滇池首摘“劣Ⅴ类”帽子;年,上升为Ⅳ类,为30年来最好;年继续保持在Ⅳ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云南始终坚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云南境内金沙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金沙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为大山减负,为山川添绿,涵养一泓清水。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昭通镇雄赤水源镇,流经滇贵川3省,干流全长.5公里。其中,云南段长95公里,主要流经镇雄、威信两县的17个乡(镇)。因人口密度大,农业面源污染和处于起步阶段的煤电煤化工业污染问题,使得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诸多现实难题。

让人搬到人该待的地方,让树长到树该长的地方。昭通市采取“易地搬迁发展生态产业”挥就大手笔。目前,昭通累计实施赤水河流域易地搬迁2.73万人,复垦复绿土地余亩。

让大地增绿,为百姓增收。昭通市因地制宜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退耕还林还竹还草还果,把赤水河流域作为以方竹、筇竹为主的竹产业重点建设基地,大幅度减少和替代传统的玉米种植。镇雄县已经把竹产业作为全县“一县一业”的主打产业,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已经建成竹产业基地39.67万亩,年底前将达48.29万亩。

过去,生产岸线;如今,生态岸线。监测数据为证: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内设置的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和考核断面在年、年度水质均达到Ⅱ类水标准,水质总体良好。

赤水河流域的治理印证着“绿色辩证法”:水与岸的关系,比人们想象得更亲密。

5年来,云南加强沿江开发规划和空间管制,统筹推进岸线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和生态廊道建设——

污染防治给力。实现了金沙江沿线7个州(市)48个县(市、区)城镇污水垃圾设施全覆盖并全部具备收集处理能力,金沙江流域城市(县城)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截至10月底,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26%。云南列入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33条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治,金沙江沿线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矿山生态修复坚决。以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为突破口,切实用好用足国家激励政策,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争取至年,基本完成全省历史遗留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长江流域退捕全覆盖。完成合法持证退捕渔船艘,退捕渔民人建档立卡,完成率%。渔船补助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和安置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金沙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小水电严控。全省立即退出类电站已退出座,完成率89%。其中,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上的17座小水电站已全部完成拆除任务。

呵护生命共同体

冬日,夕阳下,大理剑川剑湖水光潋滟,候鸟群起群落,山水林田湖浑然一体。作为典型的云贵高原湿地及滇西北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湿地类型之一,每年到剑湖越冬的候鸟有近3万只。

“入冬至今,监测到了灰鹤最大的种群数量有33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组博士伍和启介绍,这一发现突破了剑湖湿地保护区近年以来的一系列记录。随着湿地综合保护管理的扎实推进,湿地与水域面积成千亩的增加,冬季到剑湖湿地越冬的黑鹳、铜翅水雉、灰鹤等候鸟数量、种类也逐年递增。剑湖,正成为候鸟越冬的优良“驿站”。

将镜头拉远,云南湿地面积达万亩,较年增加20.93万亩。

地退水进,人退鸟进,长江流域,云南生态之美的故事,举不胜举。

云南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的4.1%,但各类群生物物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作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云南在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和实践也走在全国前列。

多年来,云南省通过实施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和狭域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程,巧家五针松、云南金钱槭、多歧苏铁、华盖木、羚牛、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犀鸟、大理弓鱼等一大批濒临灭绝的物种重获新生。曾经在滇池野外灭绝的滇池金线鲃,通过人工繁育成功,重新引入滇池,种群数量不断扩大,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范例。

生态之美,得益于生态之治。

截至目前,云南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其中,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划入红线面积6.53万平方公里,占红线面积的55.2%。滇东南、滇南、滇西、滇西北、无量山-哀牢山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均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了云南省“三屏两带”的生态安全格局。

在彩云之南,人与自然的对话,人与江河的共处,始终在以呵护生命共同体的方式展开。呵护是一种对话,让自然释放出更为迷人的魅力;利用也是一种对话,共生共荣、达到双赢。

今天,越来越多的蓝天碧水绿荫,涂抹在彩云之南的画卷上。通过加强综合治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云南全省及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8%左右,滇池、洱海、抚仙湖等标志性湖泊保护治理取得重要进展。

金沙江一路收纳清溪,从云南境内奔涌千里,汇入长江的水,依然是Ⅱ类。

追溯人类漫长的足迹,不同的大陆上,一个又一个文明的发生与崛起,无一不是在大江大河边枝开叶漫。云南在与长江的对话中,合奏出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听交响。(朱毅张文峰段毅/文刘畅/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3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