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族通史典藏本在昆明首发光明日
由青年历史学者杨周伟著、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白族通史:公元前31世纪--》典藏本首发式今天下午在昆明举行。《中华白族通史》平装本任维东摄精装本《中华白族通史》任维东摄该书以白族的起源、形成、发展为主线,涉及古今白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科技、教育、地理、交通等方方面面,本着“中华一体、多元一家”和实事求是、还原历史真相等原则,采用现代通史体例为基础,借鉴和参考部分中国古代通史“纪传体”中的列传、志,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现代通俗经典著作手法为形,以史为纲,以史实为据,力求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时代及其自身特点上的创新。杨周伟介绍说,本书共设正卷三卷、十三篇、五十五章,另外专设附卷一卷五篇,共计余万字。以白族的起源(古代白族正式形成以前)为第一卷,古代白族的正式形成和高速发展期为第二卷,白族的流变发展期与当代白族族称的确立为第三卷,另外专设附卷。在各历史时期按照白族不同发展历史阶段的实际情况,来专设或穿插其经济、科技、宗教、思想哲学、艺术等篇章和内容,对整个白族的起源、发展、流变及地理分布、历史地位、社会进程、对外影响等进行了跨界式、多学科领域的阐述和布局,观点新颖独到。首发式现场任维东摄本书呈现了这样的鲜明特点:一是贯通古今、从古到今、从源到流,做到了“通”的要求。二是基本做到反映古今白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史”的要求,并突出各自领域的重点和亮点,详略得当。书中《横断山脉下的两河流域:白族五千年故里家园》,《沧海桑田,喜马拉雅激起的地理变迁》等从距今约10亿年前康滇古陆的地质、地理变迁到年前横断山脉下金沙江、澜沧江两河流域文明的诞生充满了文字激扬的描述;《考古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等跨学科下的族源探秘》,运用跨界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整个人类发展史的大视野,阐释了白族先民主体的起源问题,同时分析了“远古非洲东迁人群的迁徙路线及其演化”“古云南人”“古华北人”“古西北人”“早期古黄河人”“广义马来人”、早期“古蜀人”等的演变过程,打破了“现代东亚人群非洲起源说”,提出了“现代东亚人群古云南起源说”;《通海大道,年前白族先民的两洋实践》,论证和阐述了公元9世纪以古代白族为主体的南诏同时打通了通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通海大道,进行了中华民族第一次两洋战略实践;《资本与知本,中国近代化进程下的白族》,提出了“少数民族乡村型近代化模式”“喜洲模式白族乡村(村镇)近代化与局部解决城乡二元化问题”、近现代白族跨国资本集团、近代白族知本家群、“20世纪40年代末投身武装革命的白族青年知识分子群”等,同时还列述了88家白族资本集团的各类工商、金融企业,并重点阐述了29位近代白族知本家的事迹和成果。云雾缭绕的苍山任维东摄白族文化发源地洱海任维东摄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因史制宜,体例创新,以中华多元文明的背景为轮廓,从印度洋文明与中华文明交汇的独特历史及地理视角、民族视角来论证和阐述白族的形成、变迁及历史上产生的文明和辉煌,正式提出了“中华白学”的概念,并努力构建中华白学的理论体系。杨周伟说,《中华白族通史:公元前31世纪-》一书的定位是创新型通俗性通史类专著,撰写的目的除填补目前没有白族通史著作的空白外,强调白族历史整体研究的学术突破性和观点创新性,在以学术研究为基础贯穿古今的同时,弥补了传统民族史及其他类通史重学术而通俗性、普及性相对较弱的特点,突出通俗性、普及性和时代性,在以史实为基、有据可依的基础上,将学术论证、学术阐述与历史散文、历史纪录片等手法相结合,将社会科学中的学术方法与自然科学中的科学推理、论证等相融,做到通俗易懂、观点新颖、手法独特、述论相融、突破创新、跨界研究、自成体系。在他看来,历史不仅是记载和传承,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研究和著书的目的也不仅是为了学术的研究及传承后世,更是为了学以致用、经世致用,这也是《中华白族通史:公元前31世纪-》一书的初衷之一,因此在书中专设了多达近6万字的《谋划未来篇》,将白族的优秀文化及历史上的文化和治世模式,融于当下,汇于国家之战略,实现了通史著作的创新和史学研究的延伸及拓展,为中华伟大复兴而服务。(光明融媒记者任维东)
上一篇文章: 致哀绍兴知名男演员去世 下一篇文章: 决战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网红干部鹿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