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北91岁老汉突然被告知你父
提到董振堂将军,稍微对历史有过了解的人会首先想到那支长征征途上的“铁流后卫”——红五军团。红军长征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军团打先锋,攻无不克;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红五军团的前身,正是董振堂领导的宁都暴动的起义部队。
年12月14日,蒋介石接到一个令他愤怒不已的电报:他派往江西“剿匪”的26路军,1.7万人的部队,在董振堂、季振同的带领下起义投奔红军。蒋介石读完电报,鼻子都气歪了,怒骂“娘希匹”。
董振堂,河北邢台人,时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第73旅旅长。董振堂出身行伍,在西北军一路成长,深受冯玉祥赏识。年中原大战,冯玉祥在与蒋介石的博弈中败北,被迫下野,西北军被改编为第26路军,董振堂担任73旅旅长。
毛主席和宁都暴动起义军将领合影
年春,蒋介石使出“一石二鸟”之计,命令26路军南下“围剿”红军。董振堂识破了蒋介石的识破,再加上受共产党员、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的影响,不愿与红军交战,很快在对阵中显出颓势来。
正在这时,“九一八事变”爆发,董振堂请缨到东北抗日,却被蒋介石拒绝,要求他率部进驻宁都,继续“围剿”红军。
凑巧的是,26路军总负责人孙连仲由于水土不服,到南京疗养去了。此时不起义,更待何时?12月14日当晚,董振堂、赵博生、季振同等人率领26路军1.7万人发动宁都暴动,全体起义。
当时中央红军不过三万余人,起义军就有1.7万,相当于红军二分之一,极大壮大了中央苏区的力量。因此当消息传到瑞金,毛主席、朱德非常高兴,亲自去迎接起义部队。
湘江战役
铁血军团长,绝命后卫
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开启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在长征途中,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团奉命断后,担当绝命后卫的作用,随时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红军血战湘江时,红五军团34师担当绝命后卫师,掩护主力渡江后被拦在东岸。师长陈树湘指挥全师余人拼死搏杀,鲜血染红了湘江水,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季振同被俘后扯断肠子英勇就义。
红军巧渡金沙江,红五军团再次执行殿后任务,在防御阵地上坚守九天九夜,直到红军主力渡江北上,他们才作为最后一支部队渡江。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这个“巧”,是红五军团将士们用命拼出来的。
巧渡金沙江
年6月,红五军团37团奉命掩护部队过夹金山,身穿单衣与尾随而至的国民党军展开激战。任务完成后,37团在十天内连续三次翻越夹金山,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红五军团在长征期间功勋卓著,被誉为“铁流后卫”,军团长董振堂也因此入选中革军委,成为红军领导人。
铁血军团长,也有男儿柔情。年4月,红五军团在贵州山区阻击敌人。邓发的妻子陈惠清突然临盆难产,被紧急送往一间茅草屋接生。此时的红五军团已经在一公里外与敌人交上了火,得知消息后,要求部队挡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
战斗结束后,红五军团伤亡惨重,一些战士不理解:“我们付出那么大的牺牲,为了一个女人生孩子值得吗?”
董振堂的回答振耳发聩:“我们流血牺牲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孩子,为了国家的将来吗?”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指挥卓越、铁血柔情的红军军团长,却倒在西路军西征的道路上,红军失去了一位优秀将领,共和国失去了一位元帅!
守城的红5军将士
血战八昼夜,壮烈牺牲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几千里长征以胜利结束。中央考虑到陕北地区土地贫瘠,物资短缺,于是决定以红四方面军为班底,组建西路军,打通河西走廊,到中蒙边境接收苏联的援助。
出征河西走廊的,包括董振堂率领的红5军、孙玉清的红9军、程世才的红30军,以及妇女团、机关人员共人。西路军虽有两万余人,但战斗人员只有1.2万人,其中红5军余人。而且由于孤军深入,西路军物资短缺,不能人手一枪,连吃饭都是问题。
在这种不利形势下,古浪一战,西路军损失惨重,红30军几乎全军覆没,红9军伤亡两千余人,董振堂率领的红5军打得也十分艰苦。
尽管如此,董振堂还是根据中央指示,于年1月1日高台县。红5军受到高台百姓的热烈欢迎,士气大振,准备迎击马家军的进攻。
高台县位于祁连山腹地,是兰州通往新疆的军事要地。马步芳听闻高台失守,怒不可遏,调集两万人的兵力,于1月12日向高台发起猛烈反扑。
高台血战现场(雕塑)
守城的红5军将士只有不足人,敌众我寡,正面交锋要吃大亏。董振堂思虑再三,决定率部突围,等待时机再与敌作战。然而要命的是,西路军政委黄超派人入城,要求红5军务必坚守高台,配合西路军主力行动。
军令不可违,董振堂只好放弃突围计划,召开紧急会议,号召大家团结一致,与高台共存亡。
经过八昼夜激战,红5军折损三分之二兵力,弹尽粮绝,战况惨烈。1月20日拂晓,马家军看到了希望,如潮水般涌出城内,高台失守。
此时的董振堂站在城楼上,身边只剩下30多位战士。他开始进行最后的战斗动员,要血战到底。然而话音刚落,敌人就射出罪恶的子弹,击中了董振堂。
董振堂从城楼上栽下,鲜血染红了军装,壮烈牺牲年仅42岁。
贾明玉等在董振堂像前
死后被割头,次子91岁找到下落
董振堂牺牲后,马家军将他的头颅割下来挂在高台城楼上示众,医院用玻璃容器密封,泡在酒精内保存。年,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大败马家军,马步芳出逃前,命令部下将董振医院外的空地里。负责埋葬的士兵,医院院长张琪的一个远方亲戚。
董振堂牺牲时,妻子贾明玉正带着三个孩子逃难,贾明玉只知道董振堂在甘肃一带打仗,未曾想自己的丈夫已经血染沙场。
直到年,贾明玉才得知丈夫阵亡的消息,她悲痛欲绝,夜里捧着丈夫的遗照落泪不止。到白天,她又强打起精神,靠着做手工活养活孩子们。此后不久,董振堂的长子董光楹便继承父亲遗志,参加了革命,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
年,刘邓首长听说董振堂的遗属流落在安徽,火速派人把他们接到解放区。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十分欣慰,特批50亩良田分给董振堂遗属,并送来60万边区币。
董振堂后人在纪念像前
董振堂的次子董用威长大后,遍寻父亲头颅的下落,从邢台到南京再到西北,但始终一无所获。
年,贾明玉临终前,仍在呼喊丈夫的名字,她要求董用威,一定要将董振堂的遗骨找回来,抱着巨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时间一转眼来到年,已是91岁高龄的董用威终于从张琪那里得知父亲遗骨的下落,不顾子女反对赶往西宁,医院西墙外的空地下找到了父亲的头颅。
董用威在有生之年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禁老泪纵横哦,痛哭不止。回到邢台后,他来到母亲的墓前,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您终于可以安息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