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堰塞湖20公里水上通道打通封面新
肖正东特约记者彭小明封面新闻记者李媛莉
“一、二、三,嘿!”11月9日下午16时许,随着第77集团军某工兵旅舟桥10余名官兵一声吆喝,最后一块舟桥搭建完毕,一艘漕渡门桥屹立在金沙江上,随即搭载1辆挖掘机开拔驶向堰塞湖堰塞体执行救援任务。
据了解,金沙江堰塞湖救援行动以开挖泄流槽泄流为主,目前已有数台挖掘机展开作业。由于坍塌土石量大,水位持续上涨,仍需大量的大型工程机械紧急参加施工。由于陆路通道阻断,打通水上通道迫在眉睫。
“漕渡门桥由于可负载大、操作安全性高,常常被大家誉为‘诺亚方舟’。”11时40分,在前往堰塞湖堰塞体勘察情况的冲锋舟上,该旅副旅长田升平告诉记者。轻舟破浪前行,被堰塞湖淹没大半的热多村和中心小校映入眼帘。一些濒临被淹的房屋空无一人,当地乡亲已经被转移到附近安置点。
从漕渡门桥吃水点到堰塞湖堰塞体,长达20公里。这条水路两边高山林立,水面上还漂浮着空油桶、树干等杂物。经过1个半小时水上机动,田副旅长带5名官兵抵达堰塞体,选定了渡口。
返回后,记者在江达县波罗乡现场看到,冲锋舟、汽艇首先下水,侦查水流速度、和相关水域地质情况。平台车缓缓退向金沙江,完成舟车泛水。17名身穿救生衣的官兵按作业队形展开,熟练进行推开、拉拢、连接、检查等动作。舟桥营营长孙光旭担任渡场长,指挥官兵协同作业。
孙光旭告诉记者,经过46个小时昼夜强行军抵达任务点后,他们没有安营扎寨就投入救援任务。按照任务分工,仅用16分钟即完成首艘漕渡门桥开设。舟桥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多次在抢险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久前,他们在长江泸州段以90分钟时间成功搭建米浮桥。
“看到金珠玛米效率这么高,回家的信心又多了些。”29岁的藏族男子多吉就住在江对面的热多村,堰塞湖险情让他有家不能回,搬到了附近的安置点。望着开向下游堰塞体的漕渡门桥,他的脸上露出了黝黑的笑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