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关向应的革命友谊
年7月21日,关向应因病逝世。在晋绥前线指挥战斗的贺龙,悲痛万分,泣不成声,痛定思痛,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一篇堪称千古绝唱的悼诗——《哭向应》,沉痛悼念这位与他并肩战斗了15年的亲密战友:
“一生中最真挚的战侣,你先我永逝了,辞去了你亲手抚养的部队,辞去了千百万人民,还辞去了你的难友——云青(贺龙)。整整十五年,你我同生死,共患难。洪湖、湘鄂西、鄂豫、川陕边、湘鄂边、黔、云、贵、川、甘、陕,雪山草地,西安平原,踏晋绥、出河北,几万里长途征战,入死出生,无论在战场上、工作中,也不管在茅亭草舍大厦高堂,我记不起何时不在一起,何战有所分离。而今,你我是永别了。翘首苍天,你是音容宛在,我则寝不成眠……”
一对出生入死的兄弟,十五年同甘苦共患难,久经战火、挫折的考验,就这样走了,怎不让人悲痛,抚今追昔……
关向、应贺龙年1月,关向应被周恩来营救出狱后不久,从上海来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担任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军委分会主席和红三军政治委员,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军旅生涯,也结下了他的生死之交——贺龙。
这时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正处于内忧外患极端困难的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和中央分局书记夏曦为推行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极力排斥贺龙,以送贺龙去苏联学习为名,企图挤走这位湘鄂西根据地的创始人。夏曦非法取消了红三军的军师两级指挥机关,将部队编为5个团,名义上是由军委分会直接领导,实际上是他一人说了算。
正在这关系到红三军生死存亡的时刻,关向应来了,他立即召开了已经解散了的红三军军直干部大会,讨论对敌斗争形势。会上,他以军委分会主席的身份说出了广大红军战士的心里话:“贺龙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军事家,曾经参加领导过南昌起义,为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党是相信他的。”同时,他在会上代表中央宣布,恢复红三军领导机构,贺龙仍任军长。他的发言赢得了全军干部战士的拥护,稳定了红三军的军心。
从此,关向应和贺龙同志始终战斗在一起……
年6月,蒋介石亲率50万大军向各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其中进攻湘鄂西的兵力就有10万以上。“围剿”刚开始时,贺龙、关向应就主张摆脱正面进攻之敌,将优势兵力集中到外线作战,寻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敌人的进攻,却遭到了夏曦把持下的中央分局的拒绝。夏曦只让贺龙、关向应率5个团出击襄北,把大部分兵力留在襄南分兵把守。
年8月底,关向应与贺龙率领5个团出击襄北,刚刚渡过汉水,东线敌军便冲进了洪湖腹地。贺龙听到这一消息后,心情十分沉重,关向应劝他:难过没有用,唯一的办法是组织突围。我们不能把党千辛万苦培养起来的这支队伍丢失在洪湖!
于是,俩人率领出击襄北的5个团退出洪湖,一路上与前堵后追的敌人拼死搏斗,到9月底突围至襄北大小洪山一带。
夏曦也率领根据地的其他部队仓皇赶来会合,却把苏区的党政机关、工厂、医院、赤卫队、少先队和群众数千人留在洪湖地区。关向应得知后,马上同贺龙商定,派贺炳炎和宋盘铭率骑兵部队,杀回洪湖,将干部群众带出敌人封锁区,使他们免遭敌人的血腥屠杀。至此,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曾起过重大作用的洪湖革命根据地,就这样被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给断送了。
红三军洪湖突围后,部队伤亡过半,由3万人锐减到了1.5万人。敌人仍穷追不舍,前堵后追。
年10月底,中央分局召开了扩大会议,关向应批评夏曦等人在突围时不顾苏区的群众,采取右倾逃跑主义的错误做法。会议决定红军应避开敌人的主力,绕道豫西南、陕南,最后再返回湘鄂西边区。
红三军在两个多月中,行军约七千里,部队由出发时的1.4万余人减至余人。部队严重损失的原因,多半来自夏曦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肃反扩大化,据不完全统计,肃反扩大杀掉了约人,红三军中有的连队曾前后杀了10多个连长……
年底,红三军再次锐减到余人,广大指战员饱尝了失去根据地的痛苦。
年3月,红三军几乎濒临绝境,不得不四处游击。为了将部队的有生力量保存下来,关向应和贺龙果断地指挥红三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川东方面运动。打算攻下彭水县城,建立根据地。这个计划遭到夏曦的反对。部队不得不由彭水再渡乌江,进入贵州。这时贺龙认为部队不能再走了,如若再不建立根据地就有彻底垮掉的危险。
年6月19日,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德江两县交界的枫香溪山村里召开会议,研究部队的下一步打算。会上斗争十分激烈。关向应严肃地批驳了以夏曦为代表的“左”倾错误,义正辞严地指出:“部队整天这么东游西走不行,要么就建立根据地,要么就设法同中央红军取得联系。”夏曦真有一套,不指名地批评关向应,认为这一主张是对形势的悲观失望,是对革命产生动摇的右倾思想作怪。听了夏曦的谬论,贺龙怒不可遏地说:“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主张是小关(关向应)讲的,他的意见有什么错?毛主席、朱总司令在中央苏区就是这么干的嘛!”
正是枫香溪会议,揭开了黔东根据地光辉的历史篇章,把濒于绝境的红三军从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中挽救了出来。
关向应,刚来红三军做政治委员时,战士们还以为他跟夏曦一样,只知道纸上谈兵,可不久发现,这位中央代表与夏曦大不一样,夏是整天坐在上面想着法子整人,而关政委一有时间就到连队和干部战士中间去了解情况。而且很快地发现,他是与贺老总站在一起的。
洪湖突围转移时,关向应发现了一个受伤的战士,就把坐骑让给了他。关向应自从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监狱受尽折磨后,身体一直不好,后来患上了严重的肺病,战士们都关怀他说:“首长身体欠好,把身体累坏了怎样办?”
关向应哈哈一笑,说:“假如战士们都累坏了,我还给谁当首长去?”
在路上,关向应还问那个受伤的战士:“你是怎样从军的?”兵士说:“首长,我是自愿从军的。”
关向应又问:“你知道国民党的兵是怎样来的?”战士说:“知道,都是抓壮丁抓去的。我还被抓过一次呢,被我跑掉了。”
关向应笑着说:“这就是共产党的兵跟国民党的兵最实质的差异,咱们都是贫民家的孩子,要自个做主,真正为贫民干事!”
关向应的品德与作风也赢得了贺龙的信任与尊敬,他在红三军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会师,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
年10月,蒋介石调集个团进攻湘鄂川黔边。11月,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开始战略转移,踏上长征路。
贺龙、关向应、任弼时年7月,红二军团、红六军团渡过金沙江,越过大雪山,历尽艰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红二军团、红六军团按中共中央指令,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会师后,朱德、刘伯承、贺龙、关向应坚决抵制了张国焘的错误活动和主张,为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同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作出了贡献。12月,关向应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后任红二方面军政委。
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一二O师,贺龙任师长,关向应任政训主任,后改为政委。9月,为贯彻我党提出的“深入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贺龙、关向应率一二O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坚持华北抗战,点燃了华北的抗日烽火,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他俩指挥部队与敌人多次交锋,收复了宁武、神池等7个县城,一直将敌人赶至大同,奠定了晋西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年12月,中央召开了“十二月会议”,王明的“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精神,对一二O师中的一些人产生了影响。贺龙坚决不从,他说:“这叫什么‘统一战线’?这明明是捆住自己的手脚,让人家把你搞掉嘛!”他和关向应一起,对阎锡山的反共投降阴谋进行了坚决斗争。随后,在关向应主持下,贺龙、萧克、甘泗淇对晋西北的复杂局面进行了平心静气的讨论,具体分析了晋西北的情况,提出了执行统一战线的具体办法。贺龙、关向应提出了“扶植牺盟会等进步力量,争取动摇分子,孤立亲日派”的坚持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关向应坚强的党性,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深得贺龙的敬重。
贺龙在部队里有很高的威信,但他处处尊重关向应,遇事总要征求关向应的意见。他一向认为关向应是部队中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支柱。贺龙在谈到部队干部、战士们的政治觉悟和作战能力的时候,没有一次不强调关向应的作用。直到年,贺龙在跟作家沙汀谈话时,还念念不忘说:“关政委在师整个工作中,作用最大。”
关向应对贺龙同样非常尊重。他和同志们谈到贺龙,总是饱含深情,称赞贺老总的高尚品德、豪爽性格以及超乎常人的乐观精神。一次,关向应对干部说:“贺老总有四大特点:坚定的阶级立场,对党的无限忠诚,热爱人民和无坚不摧的气概。”关向应还曾多次对干部这样说:“贺老总这个人不简单,用一个字可以概括他,那就是一个‘大’字。贺老总看问题从大处着眼,处理问题很大度,大是大非问题,从来不含糊,所以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贺龙和关向应率领一二O师主力于12月21日由岚县出发,开赴冀中,协助冀中部队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
年1月25日,一二O师到达冀中河间县惠伯口村。关向应向冀中党政军领导干部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北方局的决定,贺龙、关向应、吕正操、程子华等组成冀中区军政委员会。成立了第十八集团军冀中区总指挥部,贺龙为总指挥,关向应为政委。4月23日,一二O师在齐会一带,内外夹击日本王牌军吉田大队,历时三天三夜,歼敌余名,首创了在冀中平原上大规模歼灭日寇的范例。9月,一二O师同晋察冀军区部队一起又与入侵之敌在陈庄周围摆开战场,与敌鏖战六天五夜,歼灭了日军第八混成旅团以及其增援之敌余人。陈庄歼灭战以“模范的歼灭战”而载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光辉史册。
贺龙、关向应指挥战斗年冬,一二O师刚从冀中返回晋西北不久,长年征战的关向应终于被病魔击倒,肺病使他吐血不止。党中央得知此事后,立即决定让关向应回延安养病。贺龙得知老朋友要去延安时,专程从医院,亲自为他送行。
年初,关向应不顾病痛和医生劝阻返回前线,由于日夜操劳,肺病复发,直到吐了血,医院治病,他躺在病床上仍不停地阅读电报、批复文件,向贺龙提建议。
贺龙、关向应在长期并肩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无论是湘鄂西反“围剿”,还是晋绥边区、冀中根据地反“扫荡”,关向应始终同贺龙共同指挥战斗。
贺龙说:“我和关向应无论在战场上、工作中,始终在一起出死入生,记不起何时不在一起,何时有所分离……”
年6月,诗人萧三随军采访共同指挥晋西北反“扫荡”战斗的贺龙、关向应。采访稿中这样描述:夜深了,值日参谋向贺龙报告某部电话请示。贺龙步出房门大声喊:“向应,来谈谈!”他们走进电话室,商量了几句,贺龙拿起话筒与对方说话。也许听电话人不太懂贺龙的湖南话,关向应接过话筒说下去。关向应向部队吩咐得仔细、具体,如何行动,什么时候行动,在什么地方应注意什么。在旁边的贺龙没有异议。萧三的所闻所见,足见关向应与贺龙相互信任、理解,合作十分默契。
他们的关系胜似兄弟骨肉,人们写信、致电以及他们自己签名也都写作“贺关”。
贺龙的夫人薛明曾回忆说:“多少年来,‘贺关’一体,名字总写在一个文件、一个命令、一个决议上,紧密不可分。在我面前,贺龙总说小关如何如何好;关向应则总说老贺如何如何好,言语几乎一模一样,从来没听到他们说对方一个不字。”
李井泉曾经生动地比喻说:“贺关”是我们一面旗帜上的两个名字,正如我们党旗上的镰刀锤子一样。
贺龙每次回延安,不管多忙,都要去看望病床上好兄弟,好战友关向应。
有一次,下雪天,贺龙十分想念他,就带着警卫员,冒着刺骨寒风和漫天大雪前去看望关向应。
走了不远,他们突然发现前方疾驰着一人一骑。马背上的人,身穿狐狸翻领皮大衣,脚穿大皮鞋,一副商人打扮,贺龙和警卫员策马追上去。原来,这人是刚从敌占区做生意归来的某旅供给处商店的老胡。
贺龙询问了敌占区的情况后,便转了话题对老胡说:“我有一件事与你商量,我去看望重病的关政委,他身体虚弱,天气这么冷,想把你身上的这件皮大衣先让给他穿。大冷天,病人是多么需要这东西,以后你在敌占区可以再弄一件。”
“完全可以!”没等贺龙说完,老胡便脱衣。
贺龙见了,忙说:“慢点,天这么冷,不要感冒了。”说着,叫警卫员脱下棉大衣递给老胡,再让警卫员穿上皮大衣,两人告别老胡,朝着关向应的住处飞马而去。
贺龙、任弼时看望病床上的关向应一天,贺龙的妻子薛明去看望关向应,关向应微笑着说道:我与贺老总共事十多年了,亲如兄弟,我总盼着你们能有个孩子。我整天躺在床上起不来,没事可干,就想着给你们未来的孩子起了个名字。
薛明心里非常感动,见关向应说话吃力的模样,赶忙回应说:关政委,你好好休息,……
关向应干咳了一阵,深深喘口气,坚持说下去:我和贺老总都喜欢岳飞,岳飞字鹏举,我给孩子起的名字就叫鹏飞……
年9月28日,大雨倾盆,薛明同志要分娩了……
在贺龙的家乡,迷信的老人们都说贺龙是条水龙,晴天不打仗,一下雨就打,一打准赢。
50岁的贺老总,老年得子,毛泽东的贺龙同志啊,恭喜你半百得子!
接着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等领导同志纷纷打来祝贺的电话。
贺老总的老部下,贺炳炎将军和一道赶来祝贺的军人们,七嘴八舌地参谋起孩子的名字来。最后,他们给贺老总的儿子起了个大名叫“贺雨生”,小名叫“贺小龙”、顺天意的名字。
关向应,听说贺龙得子后,当天便拒绝再吃奶粉。当时延安生活十分艰苦,关向应因为重病在身,为保证他的营养,党中央特别决定供应他一定数量的奶粉。无论护士怎样劝,他也不肯再喝一口。关向应在病床上咳着,喘着,断断续续地说:我没有儿子。贺关一体,鹏飞就是我的儿子,我要养薛明,养鹏飞把奶粉给薛明送去,给鹏飞送去……
年6月12日,中共七大刚开过一天,贺龙接到紧急情况,要急返华北前线。临行仓促,未能面辞,给关向应留了一封信。关向应看过信后,流着泪说:“我们一起打了15年仗,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一回他一个人走了”。
年7月21日,关向应在延安病逝,贺龙为这位最亲密的战友英年早逝而悲痛欲绝。多少年来,贺关一体,如今贺存关去,贺龙悲不自禁,他对妻子薛明说:儿子不要再叫雨生了,就叫鹏飞吧,这是向应同志取的名字!于是,这个寄托了无限情谊、无穷思念的鹏飞,便永远成了贺龙之子的名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