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浓淡杜建民于岁月甲骨,书人生写意

左手书画,右手人生。

杜建民的书画人生,一如他的“写意甲骨”,时光中陶染清澈,厚重里浸润轻盈。

当下,信息奔腾的狂欢,与资讯泛滥的迷离交织缠绕。但,这并不妨碍已逾花甲的杜建民,一如既往地绽放愈发真实的自己。

在“介石斋”的台案前,长毫挥墨的杜建民,是一座凝神静气的石佛;在美术室的课堂上,正襟危坐的杜建民,是一位恪守不渝的长者;到了“金庵居”的麻将桌上,嬉笑戏谑的杜建民,俨然成了一个天真不老的顽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像每一个被历史铭记的艺术家一样,云南省书协副主席、省美协理事、云南滇池书画院院长、中国“写意甲骨”开创者杜建民,正在三迤大地留下他独一无二的生动印记。

硬与软的转化之美,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

古人用尖锐的金属钝器,在坚硬的龟甲兽骨上刻画文字,这是甲骨文的本来面目。此乃历史的“刻意”。

杜建民执一管细软的长锋羊毫,在薄薄的宣纸上写甲骨。这是今时的“写意”。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洪彪评价杜建民的这种首开先河的写意甲骨,“过去的甲骨文是硬碰硬,杜建民写的甲骨是软对软”。

其实,在书法进入到艺术时代后,像甲骨这种古老的文字,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实用价值。如何去挖掘、发现它的艺术美,需要一种转化。

刘洪彪说的极形象。这种转化,就是一种书法艺术中的“软着落”,从硬碰硬转向软对软,“杜建民突出了这种写意”。

无论书与画,终归是一门生活的哲学。

一些朝向内心的期许与梦想,总是诞生于俗世中的琐碎与挣扎。杜建民于艺术上的写意,当然无法脱离他在人生道路上邂逅的无数沉重、抉择与淬炼。

高中毕业进入部队,与著名作家贾平凹同为陕西商洛人的杜建民,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入伍伊始就被分配至电影队,打幻灯、出板报,画宣传画。

很快,发奋努力的杜建民,弱冠之年便被部队领导赏识,要送他去上海一所政治学院学习。这在当时来说,就是一次改变自身命运与前途的天赐良机。但当年的杜建民选择了放弃。

因为对期许的追求,对初心的执着,让年轻的杜建民别无所倚。属于杜建民的梦想单纯而简单,就是要写字。留在部队,留在宣传放映队,他就能天天写字。

造物弄人,在杜建民的军旅生涯,去上学深造的机会竟然重复了三次。而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走书法这条路的杜建民,也“硬碰硬”地拒绝了三次。

那个年代,那些人人追求的目标,终归没有扰乱他的心智。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杜建民依然感到庆幸,他内心深处的那份坚持,当年曾像水滴击穿岩石,曾像火焰照亮星空。

只是,人生的考验,无处不在。

年,杜建民退伍分配,他拎着一本自己的练习贴,上门找到了当时的相关领导,一再请求,要继续从事书画方面的工作。

生活中的软硬交替与起伏无常,一直都在上演。在所有的变化里,却总有一些东西会初心如昨,历久弥新。

求人如吞三尺剑,早已习惯了硬碰硬的杜建民,这一次心软了。只是,别人是为五斗米折腰,杜建民的软,是委屈了自己,成全了理想。

阳春白雪的大写意,下里巴人的真性情

国内写甲骨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写甲骨,还停留在甲骨文原先的等线、尖锐的直线,且照搬似地留恋或模仿这种写法。

但杜建民不是,他的“写意甲骨”有很多曲线、圆弧,加上着墨的浓淡对比和空间建构,已经完全隔入了现代审美,有中西结合的内涵。

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探索中所呈现的勇气、胆识与非凡的能力,也得到了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我国著名画家范迪安的肯定。

毋庸置疑,在艺术求索的道路上,能够获得黄继龄、张苇研、沈鹏、吴悦石、杨向阳这样的一群名师指教点拨,是杜建民的幸运。

在漫长的书画生涯里,杜建民师从这些大家,几十年如一日地研习行书、草书、小篆。其小篆一度在国内书法界以“深得秦篆意韵”著称。

但十余年前,他开始接触甲骨文,并逐渐摸索、揣摩将甲骨文与草书结合,与画结合,在不同的笔墨表现中,当杜建民惊喜地发现各显千秋的多种艺术呈现时,他突然有了醍醐灌顶的彻悟。

因为,这就是他苦苦追寻的,最适合自己的艺术风格。

当时已过知命之年的杜建民,选择彻底释放内心的真实。

他的写意甲骨,处处有云南山川名胜与诗词歌赋的影子,玉龙雪山、滇池西山、元阳梯田、金沙江虎跳峡,这些云南本土山水精华一一融入其中。但更多的,是艺术家本人厚积薄发的生活沉淀,与放飞自我的人生感悟。

因为,艺术终归是生活的载体。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杜建民写甲骨,有圆弧,有曲线,有各种创作符号,有书与画交融并蓄的多种表现手法,这些构思与技法上的丰富与大胆,一一凸显了他日常生活中雅俗共享的烟火味。

可以在画室里涂抹一整天的杜建民,如今,也可以在麻将桌前砌上一整晚“长城”。别人打牌冥思苦想,杜老打牌无论输赢,始终笑意盈盈,间或兴之所至,妙语连珠。牌风之正,让人如沐春风。

因为,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是他“最好的放松方式”,并可“借机窥见每个牌友的本色性格”。此时的杜建民,老顽童习性跃然牌桌上。

这位曾经在部队与单位长期谨言慎行的长者,如今不仅喜好麻将,还特别乐意和小辈弟子一起,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起打卡网红美食店。当然,绅士风度此时丝毫不能少,说笑戏侃、调节气氛,杜老当仁不让,最后,还得老老实实买单收场。

诚然,无论哪一种书法,除了有法,最重要,其实就是要有真性情。

杜建民的写意甲骨,布局章法,虽多现代构成之形式意味,然黑白疏密,浓淡枯湿,矛盾对比强烈,令人过目难忘。因为其内在灵魂、精神风骨,每每至性至情,喷薄而出。

在云南,想要求杜建民一字一画,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在国内书画界,却以热心公益与扶持后进著称。这些年,中国美术馆、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美术馆均有他的无偿捐赠作品。

世人写字画画,多数都在“写别人、画别人”,杜建民的字画,却早已进入大写意的境地。其甲骨书法中的墨色对比与浓淡反差,毫无保留地抒发了他内心的风骨气韵。

生活日常中,杜建民绝不将就。如果遇到三观不合的人,即使同桌吃上几个小时饭,这个看上去外表平和内敛的谦谦君子,可以倔强到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可是,有一次采风途中,他在滇川交界的一家不知名的小店用餐,席间,退伍军人出身的服务员引吭高歌了一首昔日的军中战歌。

歌声粗犷,往事如烟,杜建民竟然情难自抑,当场热泪纵横。那一天,他与这位素不相识的战友抱头痛饮,酒喝干,再斟满,最终不醉不归。

此番性情豪迈的人生气度,与他饱墨淋漓的奔放写意何等契合?

落笔无悔,抉择与坚持,本身就是向前。

杜建民的书画人生,从一个变局闯入另一个变局,从一种境界升华至另一种境界,抉择难分福祸,但求无愧于心;坚持无论成败,人格自带光芒。

虽千万人,杜建民往矣。

作者:谭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6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