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丽江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丽江
一座充满争议的旅游城市
20多年前
它籍籍无名、鲜为人知
20多年后
仅年一年
就有多万人次的游客纷至沓来
这是中国旅游井喷的20年
一座八百年的古城
被贴上“疗伤”“发呆”
甚至“艳遇”的标签
没有多少人真正深入了解
它的内涵
(丽江位置示意,制图
郑伯容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事实上
丽江是一座我们无法绕开的
有着深厚自然与文化价值的城市
它的玉龙雪山
海拔不过米
无法与青藏高原动辄七八千米的雪峰
相提并论
但是“亲民”的特性
却让它成为许多人亲眼目睹的
第一座雪山、第一条冰川
(古城中遥望玉龙雪山,摄影师
韩嘉)▼
它境内的金沙江
激流咆哮、滚滚而下
生活在东部的人们
看惯了开阔、平缓的江面
在这里才真正见识到了
母亲河的野性
(金沙江虎跳峡,摄影师
杜鹏飞)▼
它的大研古城
既无规矩的道路
又无森严的城墙
完全不同于中原古城的条条框框
设计精妙、风景宜人
是中国罕见的保存较为完好的
少数民族古城
(丽江古城狮子山,远处为文笔峰,摄影师
刘珠明)▼
如果我们更深入地了解
就会发现
真正的丽江
是多种力量碰撞的前线
纳西、藏、汉等多个民族
用八百年的沧桑岁月
将这种碰撞消解、再造
创造了这个融合之城
真正的丽江
还是一面镜子
当我们在浮华中凝视它
它也在凝视我们的浮华
01
大地对撞
数千万年前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猛烈碰撞
青藏高原剧烈抬升
并向东西两端释放压力
在东端
它遭到华南板块的顽强抵抗
丽江便位于
板块碰撞短兵相接之处
一条断裂带斜贯境内
将丽江一分两半
这便是“大地的碰撞”
(丽江及周边构造断裂带示意,制图
郑伯容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在地貌上
它横跨两大高原
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其东南部相对较低
最高海拔约米
属于云贵高原的一部分
西北部则骤然增高
最高海拔超过米、米的
老君山、玉龙山、绵绵山
三列山脉从西到东依次耸立
逐渐过渡到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丽江地形,三列山脉均属于广义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制图
郑伯容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其中
老君山脉
最高峰海拔米
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
八大片区之一
山脉尤以丹霞地貌著称
丹霞峰丛、谷、柱、悬臂、龟裂纹
几乎随处可见
(请横屏观看,老君山黎明丹霞,摄影师
大闯karma)▼
海拔更高的绵绵山脉
最高峰米
著名的格姆女神山
亦为该山脉的一部分
(绵绵山脉格姆女神山,位于泸沽湖边,摄影师
陈立稳)▼
最高的玉龙山脉
15座海拔米以上的山峰
从南到北一字排开
(请横屏观看,玉龙雪山和建设中的香丽高速,摄影师
姜轲)▼
主峰扇子陡海拔米
高出山下的平坝约米
(玉龙雪山下的白沙古镇玉湖村,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曾于20世纪上半叶长期在此驻扎,他对丽江的描绘,被认为是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来源之一,摄影师
和照)▼
高大的山体上
积雪不断堆积
曾发育出规模庞大的古冰川
其东南部一条古冰川末端冰碛物
至今留存
从高空俯瞰
如同一只体态轻盈的香鼬
(请横屏观看,玉龙雪山古冰川遗迹,第一张为卫星图,图片源自
谷歌地球,第二张为实地拍摄,摄影师姜轲)▼
如今的玉龙雪山
在海拔米以上
仍留存10余条现代冰川
正是冰川的存在
才让玉龙山变成了人们口中的
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的冰川,摄影师
施扬)▼
它地处北纬27°
是亚洲最靠南的雪山
同纬度的中国南方
四季郁郁葱葱
反差显著
(玉龙雪山的纬度,制图
郑伯容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地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之间的特性
又让玉龙雪山
成为人类最易接近的雪山之一
人们站在云贵高原
便可以近距离仰望
(丽江的出租车与玉龙雪山,摄影师
嘉楠)▼
与此同时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三条大江从青藏高原并行南下
金沙江却在丽江受到山地的阻挡
第二种碰撞
江与山的碰撞开始了
(航拍丽江金沙江与玉龙雪山,左上方更远处雪山为梅里,摄影师
韩阳)▼
02
江山碰撞
碰撞中
金沙江连续三次拐弯
最终大江东去
成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三江并流与金沙江中段大拐弯,制图
郑伯容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在丽江石鼓镇
受南部山地的阻挡
金沙江由南向北急转度
形成V形大转弯
人称
“万里长江第一湾”
(长江第一湾,年长征中的红二红六军团曾选择在此渡江北上,摄影师
崔永江)▼
北流的金沙江随即又在
玉龙雪山及其对面哈巴雪山间
不断侵蚀
最终切出全长20km
江面宽30-60米
最窄处仅20米的
虎跳峡
(请横屏观看,左为玉龙雪山,中间为虎跳峡,右边为哈巴雪山,摄影师
姜轲)▼
峡谷中
陡峭岸壁上的岩石不断崩塌掉落
再加上被冰川搬运的巨石
本已狭窄的河道
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砾石
(虎跳峡,摄影师
朱小马)▼
狭窄的江面、陡峻的两岸、拥挤的巨石
重重阻挡让汹涌的江水
怒吼着夺路而下
涛声震天
(虎跳峡,摄影师
崔永江)▼
当江水涌出虎跳峡
在玉龙山脉的最北端再次受到山地阻挡
金沙江又调头南下
将整个玉龙山脉包裹在怀抱中
这便是玉龙湾
(金沙江玉龙湾,图片源自
谷歌地球)▼
从玉龙湾南流km
至丽江永胜县
金沙江又由西向东
呈直角大转折
这便是永胜湾
(金沙江永胜湾北部的一段拐弯,摄影师
张德选)▼
三次大拐弯让金沙江
在丽江境内变成了一条飘带
以千米的长度贯穿丽江一区四县
占到了长江总长的近1/10
(丽江境内飘带状的金沙江,制图
郑伯容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大地碰撞、江山碰撞
奠定了丽江的基本环境
自然环境上的碰撞
又造成了第三种碰撞
族群文化的碰撞
它将为古城的崛起
创造机遇
03
文化碰撞
唐宋时期
中原王朝雄踞东方
吐蕃王朝崛起于青藏高原
其后又分裂为吐蕃诸部
南诏与大理国
则接连兴起于苍山洱海之间
多方势力在丽江交错碰撞
(唐代西南形势,南诏之后大理国兴起,制图
郑伯容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元明清时期国家统一
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
依然有着相对分异的经济、文化分区
丽江西北侧的青藏高原
以藏族为主
东南侧的云贵高原
则以汉族、白族等民族为主
(迪庆藏传佛教寺庙噶丹·松赞林寺,摄影师
戚伟民)▼
然而
另一个少数民族的出现
不但适应了江山碰撞的自然环境
还将在族群与文化的碰撞中颇有建树
他们将凭借智慧联合多个民族
在碰撞中
创造出了一座融汇、沟通各方的
“融合之城”
这个少数民族便是
纳西族
纳西族的祖先
原本是生活在甘肃青海一带的游牧民族
他们经四川南下进入丽江
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纳西族
但他们整体实力弱小
至今人口不过30余万
(纳西族婚嫁,摄影师
和照)▼
宋末元初
忽必烈南下征伐大理国
纳西族首领纳土归降
元末明初
纳西族首领又归附明朝
两次顺应王朝更迭大势
使得纳西族获得了中央王朝的信任与支持
其首领被明朝皇帝赐姓“木”
世袭丽江土知府
不但巩固了在丽江的统治
还将势力范围扩张至四川西部
统辖理塘、稻城、康定等地
(木府末代土司木钟画像,图片源自
wikimedia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