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共振兴红色地标巡礼四川篇

白癜风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3488.html

雅康高速上横跨大渡河的大桥。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四川省阿坝县曼扎塘湿地风景区。刘国兴摄(人民图片)

四川是一片充满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红军长征时,在这里历经时间最久、走过路程最长、所涉地域最广、经历战斗战役最多。数十万四川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至今,四川人民勇于奉献,积极改革,实现了一个个建设成就和乡村脱贫传奇。

在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线路中,四川共有5条路线入选,分别为“红军不怕远征难”“奇兵入川·铁血丹心”“汶川抗震·众志成城”“两弹一星·大国重器”“天府新貌·蜀道不难”精品线路。它们集中展示了四川的红色历史、建设成就和乡村振兴风貌,更展现了四川人民愈挫愈勇、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革命精神永传承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四川,红军战士们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一个个耳熟能详的革命战斗,为长征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年1月,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长征从黔北赤水河过境,踏上川南土地,开启红军长征在川历程。到年8月,红二、四方面军走出雪山草地离开四川,红军三大主力长征期间在四川境内转战1年零8个月,全省共有10个市(州)69个县(市、区)留下了红军战士的足迹。

“红军不怕远征难”精品路线囊括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在四川境内留下足迹的16个重要地标。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内,展陈着泸定桥的一段铁链,以及红军飞夺泸定桥时铺的桥板。当年,敌人拆去了泸定桥80余米的桥板,并以密集炮火守在对岸高地。红军冒着枪林弹雨,一手抱木板,一手抓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最终奇迹般地夺下了泸定桥。“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展馆内的这行醒目大字,向参观者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惨烈和红军的英勇无畏。

在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的彝海结盟纪念馆,一座用凉山特有的红砂岩雕刻的雕像高大醒目,雕塑表现的是刘伯承和彝民首领小叶丹结盟的场景,正面碑座上有“彝海结盟纪念碑”七个金字。当年,在通过凉山彝区时,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等主张,得到彝族同胞的拥护。最终,红军部队顺利通过彝区,留下了民族团结的佳话。

沿着“奇兵入川·铁血丹心”路线继续参观,可更加全面深入了解红军进军四川的革命历程。万源保卫战战史纪念馆、红军攻克剑门关遗址、苍溪县红军渡纪念地、木门军事会议会址……发生在这里的战斗和会议对于配合红军长征,延续革命火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凤凰涅槃迎新生

绵阳市北川县永昌镇,是北川新县城所在地,于“5·12”特大地震后异地重建。这里依山傍水,安昌河穿城而过,建筑充满羌族特色。与13年前震后的满目疮痍截然不同,如今的北川中学里,书声朗朗;巴拿恰商业街广场上,广场舞跳得正热;维斯特农业产业园内,工人正在忙碌。在这里,重建的不只是学校、房屋、医院,还有人们对生活的期待和信心。

同样充满生机的还有汶川县水磨古镇。位于岷江支流寿溪河畔的水磨古镇,羌族、藏族、汉族和谐相处,街道建筑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格。灾后的古镇不仅重建了基础设施,还结合当地实际,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年,水磨古镇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

当年,北川县、汶川县都是受灾极其严重的地区。但是,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帮助下,坚强的四川人民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曲重建家园的壮歌。

为了记录地震灾难与抗震史实,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四川着力抓好精神家园的守护与重建,在都江堰、汉旺、什邡、北川等6地修建了汶川地震遗址遗迹馆(地、园)。如今,“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与都江堰市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陈列馆等多个纪念场所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艰苦奋斗铸辉煌

从绵阳市梓潼县中国两弹城景区,到凉山州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到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大田会议纪念馆,“两弹一星·大国重器”线路完整展现了四川在“三线”建设时期的奋斗历史。

年,三线建设拉开序幕,中央决定把四川省攀枝花市列为西南“三线建设”重点,开发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

坐落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的拉姑林业局机关办公楼群见证了这一历史。当年,由中央13个部委和西南三省负责同志以及多名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察组,就在这群楼里办公和住宿。年9月9日,一个制定攀枝花建设总体规划和选定弄弄坪为厂址的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这就是著名的大田会议。这栋白泥、白灰浆抹面的办公楼,也成为如今的大田会议旧址。

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一件件历史文物和图片、视频资料,生动展现了四川开展“三线建设”的情景。展柜中,有中央号召三线建设的历史文件,有当年的生产工具和用品,还有用攀钢炼出的第一炉铁水铸造的“攀枝花”灰黑色微型铸铁。目前,馆内共收集文物、文献史料2万余件(套),图片3万余张,口述历史视频人、多分钟。

“三线”建设时期,上千家企业、科研单位从沿海内迁至四川,攀枝花钢铁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东方电气、成飞集团等一大批重点单位相继落户,成渝铁路、宝成铁路、川藏公路、成昆铁路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无数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大军奔赴这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四川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美丽乡村话振兴

由成都往西北40余公里,便来到战旗村。这个季节的战旗村,小桥流水、树木葱郁,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3年前,战旗村利用村集体资金打造民俗旅游仿古街“乡村十八坊”,在保留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把原来闲置的场地盘活,乡村旅游发展引来无数游客。唐昌布鞋手艺传承人赖淑芳将作坊搬到了这里,既是售卖特色手工艺产品,也是展示非遗技艺,成为战旗村的“必打卡景点”。与此同时,战旗村还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打造大田景观,开发农事体验旅游。发展生态旅游的战旗村,入选了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曾经令人牵挂的“悬崖村”也吃上了“旅游饭”。有的开农家乐、小卖部,有的直播卖土特产品,还有的做起了户外导游、攀岩领队。去年,悬崖村整体搬迁安置后,一些青壮年自愿留在山上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

随着交通不断便利,四川的美丽风光正一步步“出圈”。自年起,四川打造了两批共20个“天府旅游名县”。在此基础上,四川又建设了一批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宿等系列“天府旅游名牌”,文化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82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