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见未来这支浙大团队已经成为建筑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经历过黄金10年和白银10年,无比繁荣,但它也是数字化程度最低的产业。
“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在新闻报道里看到建筑工程问题频发。这与工程管理有着重大的关系,我想用BIM+AR的手段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以见科技创始人罗锋说。
以见科技是建筑科技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已经获得工信部创客中国“上海百强”,毕马威中国领先地产科技50强,WATIC世界建筑科技创新成果奖等荣誉称号。近日,张通社来到以见科技,请罗锋谈谈他的创业之旅。
以见科技创始人罗锋
01
直面建筑业的痛点,着手创业
浙江大学建筑系毕业后,罗锋在设计院做建筑设计的工作。在一个接一个的建筑项目中,他发现设计师产出的是三维建筑模型,而指导工程施工的是二维CAD图纸。从3D模型到2D图纸,中间损失了许多重要信息。其后果是,起初的建筑模型与最后的施工结果有着很大出入,只能返工来消除。建筑行业将这种情况称为“模实不一”。
另一方面,地产公司对施工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许多房产公司都按着高杠杆的方式运营,房屋开售晚一天,企业就要向银行支付多一天利息。因此,房产公司希望设计师能够快速提交设计模型,甚至是一周之内,这样就能节省很多成本。
一边是“模实不一”所带来的焦躁心情,一边是地产公司追求收益而提出的严格要求,这让身为建筑设计师的罗锋烦恼不已。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房地产行业不再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身处行业之中的罗锋深刻得感受到属于建筑业的辉煌,正在逐渐消散。如果他待在设计院,等待他的会是一眼望到头的没有波澜的未来。这不是他想要的。可是,罗锋学了5年建筑专业,又从事建筑行业多年,显然无法跳脱这行业而转型。
此时,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积极向好,AR技术刚刚兴起亟需在垂直领域探索价值,于是罗锋联合浙大校友蒋童成立了以见科技,致力于通过BIM+AR技术解决设计方案在施工现场传递问题,提高施工质量,降低返工成本。
02
建筑设计师玩转BIM+AR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作用于设计、施工、运维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之中,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让建筑工程变得更加高效。
为了摸索BIM在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罗锋带领团队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他们发现BIM的三大环节,设计、施工、运维之中,运维环节的应用价值最大,市场天花板最高。“一栋建筑的设计施工期限大致为4年,可是运维期限大致在50年之久。”
BIM的三大环节
但是,要想在运维环节使用BIM,就必须先在设计与施工环节上建立BIM模型。可惜的是,当时大部分建筑物并没有在设计与施工环节建立BIM模型。“那时,应用BIM存在着设计施工与运维之间的断层,很多地产公司在设计施工阶段压根就没有建立BIM,那么建筑完工后就无法运用BIM进行运营维护”。
所以,罗锋决定先做好设计与施工环节的BIM模型,等到时机成熟,再切入运维环节。
另外,罗锋意识到仅仅运用BIM无法彻底解决“模实不一”的问题。因为BIM模式是按比例缩小的模型,它不是一个1:1的真实尺寸模型。施工人员理解BIM的时候,仍然有门槛,他们很难透过BIM,1:1地想象出建筑物的真实样貌。
例如,室内安装50公分的管道。50公分有多宽?安装位置在哪里?只有经验丰富的工人才能领会,资历尚欠的工人根本无从想象。因此,工人需要反复商讨测量,才能把握管道的宽度,方能安装妥当,这无疑降低了施工效率。
那么如何解决该问题?罗锋的答案是用AR技术把BIM带进施工现场。运用AR技术,复刻出一个1:1建筑模型,施工人员通过移动端设备就能轻松预览建筑模型的各种信息,“这样的话,即使看不懂CAD图纸的人也能直观得理解”。于是,罗锋决定围绕BIM+AR,进行以见科技的产品研发。
设计助手APP的1:1ARBIM的模型
做了多年建筑设计师,罗锋打算先从自己最熟悉的设计环节入手,打造一款BIM+AR的APP,辅助设计师完成1:1建筑模型的设计工作。年,这款产品推出之后,受到设计师与建筑专业师生的好评,至今还有数以千计的用户正在使用该软件。
年,有了设计助手APP作基础,罗锋决定正式进入BIM的施工环节。面向施工场景,产品的用户从设计师变成施工人员,对产品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了。为满足施工人员的实际需要,罗锋及团队在设计助手APP基础之上,加入了很多满足施工场景的功能,解决了不少应用难题。
比如,为了解决模型和现场工程无法匹配的问题,团队尝试了十几种方案,最后选定了扫码定位和两点定位的方法。这样,BIM模型和施工现场就能实现精准匹配。施工人员通过AR不仅能直观感受到施工交底的样貌,而且还能看到不同施工阶段的样态。
施工助手APP能显现室内管道排布
03
香港客户第一个吃螃蟹
做到市占率第一
年,以见科技正式推出了施工助手APP。不过,他在推广的时候碰到了困难。很多内地地产企业还未发现BIM的中远期价值,对于这款产品并不青睐,不少企业并不买账。
产品刚刚起步,没有成功案例,大陆企业也未理解到BIM价值。这款产品暂时很难受到内地客户的认可。这让罗锋非常为难,团队倾心打造的产品难道要沦落到无人问津的下场?这对于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初创公司是十分艰难的处境。
罗锋打算转换思路,把目标客户群转向港澳台和海外,可能这些客户更愿意相信BIM的应用价值。事实证明了罗锋赌对了,以见科技的第一位客户是一家香港地产公司,
这家企业在精装修上投入很大的成本。问题在于,它的设计师设计得再美观,施工后的效果却与预想差距很大。因此,这家公司找到了以见科技,想让它做一个室内装修的BIM+AR模型,确保设计与实际效果一致。
根据这位香港客户的要求,团队很快就完成了一套BIM模型。通过BIM和AR相结合的方式,工人可直接看到施工现场叠加精装修样貌的整体样貌,便于他们快速核验装修的情况。另外,他们还在现场装了一个可显示AR效果的摄像头,方便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远程管理。
施工助手APP能精准校验施工质量
施工助手APP能将施工进程可视化
实时视频流叠加BIM效果
这一年,除了这位香港客户,以见科技还为日本竹中福冈巨蛋副楼提供了BIM+AR的服务。这些港澳台和国外的施工项目为以见科技树立起了品牌,越来越多客户开始找上门来。
到了年,施工助手APP服务过的建筑项目已经突破家,其中还包括香医院。“医院相当医院,我们只给他们进行了两次线上培训,就顺利实施了项目。”
罗锋告诉张通社,我们主要售卖软件服务,针对一部分业主客户,我们会去现场服务,对于大部分的客户,我们仅仅进行使用培训。
随着服务客户越来越多,以见科技的施工助手已经位居BIM施工市场的头部位置。同时,它还获得了住友商事亚洲资本与PlugandPlay的天使轮投资,金沙江创投领投的Pre-A轮投资以及经纬创投领投的A轮投资。
04
向着BIM运维市场迈进!
有了比较充分的技术储备和服务客户的经验,今年初,罗锋及团队推出了运维助手APP,正式进入运维环节。
在传统情景下,建筑的运营维护依赖于一线的运营维护人员。如果一位老物业巡检员离职,整个房屋的物业情况就变得无人知晓了,运营维护工作就会变得一塌糊涂。有了BIM之后,即使刚来工作的人也能快速掌握房屋的整体情况,哪里有管道排布,电闸连接哪块区域,水闸影响哪几个房间等问题,都能直接通过BIM模型解决。
可是,运营维护还会经历设备更新,添置新设备的情况,BIM是否能及时反映这些新状况,变得更加重要。“有一家大型国企花了多万元建造了BIM系统,由于无法及时更新数据,导致无法使用。及时更新数据变成了运维阶段的主要侧重点。”
医院找到以见科技,希望建造一个用于运维阶段的BIM模型。“医院比楼宇更加复杂,因为涉及放射科、急诊科、手术室等多种多样的科室,每一个科室的具体细节也不同,比如手术室就要求24小时不断电。”
除了模型本身的复杂度很高外,医院还要求实时更新建筑物的各种数据。
运维助手APP能实现数据与模型的自动匹配
医院的多种要求,罗锋带领团队在运维助手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将医院建筑物、空间、设备等全部的数据信息完全呈现出来。同时,团队还运用了IOT技术,并把IOT与BIM连接,让BIM能反映设备的各种数据状态。
医院BIM运维
谈及未来,罗锋想持续迭代施工助手及运维助手,让它变得更加易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我们有耐心运用BIM和AR技术把数字化做好,毕竟这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最好方案”,罗锋告诉张通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