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横断山第十期大美横断山

经过10期的旅程,我们的横断山之旅快要结束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期间的主要内容吧!

在第1章中,我们介绍了横断山的起源,大约-万年前,印度板块迎面撞上亚欧板块,两个板块在青藏高原一带发生激烈交战,战争结果是青藏高原上一系列山脉的崛起。

原本横断山这里不是主战场,但从西边战场逃来了很多“板块物质”(流动的岩石),东边的扬子板块又挡住了去路,它们只好转而向南逃窜,在横断山区越积越多,堆出了高高的山脉。

如果找个山顶远眺,就会发现这里的山一层层的横向展开,就好像上帝之手轻轻一捏,地面上就出现了许多褶皱。

从地图上看,横断山就像一个南北方向的滑梯,一面连接着海拔米的青藏高原,一面连着米的云贵高原,地势、河流、民族都顺着滑梯一路滑下,而东西方向被这个庞然大物所阻挡,由于横断了东西方向的交通,取名“横断山”。

横断山脉是中国最宽、最长的山脉,也是国内罕见的南北走向山脉。在古代,它对于汉族人民来说是个不可逾越的天堑,人们对它的认识非常模糊。

在第2-6章中,我们介绍了横断山的7条江河。横断山的范围很大,覆盖了川西、藏东、滇北大部分地区,大的骨架是南北走向的“七脉六江”。

在横断山,山脉与河谷相间排列,形成了“两山夹一水”的格局,高山深谷是横断山最典型的地貌,从青藏高原发源的水系,先是流淌在辽阔的高原上,接着急转直下,开启了峡谷之旅。

因为有了河流深切的峡谷,横断山变得与众不同。

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形成了壮观的“三江并流”,不料到了丽江,金沙江突然想摆脱这个称号,孑然一身向东流去,沿途还把雅砻江、大渡河、岷江都收入怀中,在四川宜宾变身为长江,堪称自我转型的完美案例。

我们来听听它们对自己的总结:

怒江:不要被我的名字吓到,其实我很平静,这里充满了静谧,原始,生态~

澜沧江:我觉得我和怒江更像亲兄弟,我们不仅挨得近,还一路不离不弃

金沙江:众所周知,“三江并流”并不是我的唯一身份,我最瞩目的身份是——长江上游

独龙江: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雅砻江:其实我很低调的,不太愿意出镜,只想默默为川西人民做贡献..

大渡河:这里有横断山最深邃的峡谷,确定不来看看吗?

岷江:颜值对我来说不重要,人文内涵才是我的最大优势!

在第7章,我们介绍了横断山的雪山—贡嘎山、梅里雪山。(原本还有稻城亚丁三神山,但因篇幅不够被剪掉了戏份)

下面有请稻城亚丁的3位选手出场:

嗯?我们不是3位选手,我们是三位一体的..

在这里,你能看到冰雪和森林相交的奇景,在贡嘎山,从海拔米到米,依次分布着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等垂直气候带,你可以看到丰富的植物景观,而如果是在寒冷地区,可能从山脚到山顶全是白茫茫一片,很容易审美疲劳。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瑞士的雪山?因为瑞士的雪山不止有一个气候带,比如下图这样。

但是西藏的雪山看上去就很荒芜,因此有人说中国的雪山不好看。

其实,在四川云南,有着和瑞士一样的美景,只不过大众知名度没有西藏高。

是不是眼前一亮?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

在第8章,我们游览了滇藏公路,相比于如雷贯耳的川藏线,滇藏线看起来比较低调,但它经过了横断山的核心区域——三江并流,可以观赏到平均深度米的世界级大峡谷,而河岸边的村庄与农田,也让我们感受到河谷中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第9章,我们介绍了横断山区的民族特色,横断山虽然阻碍了汉、藏民族间的交流,却神奇地接纳了南北方向的迁徙人群,古代民族顺着这个大滑梯一滑而下,在云南的五彩池里四散开来——结果,云南就变成了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综上所述,横断山的特色是:

1.山脉、河流呈南北走向,平行相间

2.极致的峡谷风光

3.雪山与森林共存,垂直景观丰富

4.民族众多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没有提到的,比如生物的多样性,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探讨。

横断山是一个“隐喻”,隐喻着汉族与藏族、农耕与游牧、人文与自然的交替过渡,在古代,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横断山就是二者间的壁垒。

在成都遥望雪山

年6月,一张“在成都遥望雪山”的照片横空出世,这是一张超长的拼接照片,在照片中,人们看到的不是孤立的雪山,而是绵延的横断山脉,上面挺立着一座座五、六千米的雪峰,在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公里外的贡嘎山(海拔米)。

消息一出,立马震惊了许多网友,在成都看雪山简直堪比“在街头看到大熊猫”。

有意思的是,虽然山一直在那里,但由于天气原因,雪山总是没机会露脸,即使有人看到它们,也没办法向别人分享自己的惊喜——在年以前,偶尔有关成都雪山的报道都会被解读成“海市蜃楼”。从文化上说,人们觉得成都自古以来属于汉族文化圈,而雪山好像是西域物种,比如新疆乌鲁木齐也能看到雪山,人们就不会觉得很惊讶。

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在成都拍摄雪山,《中国国家地理》主编单之蔷先生认为,雪山已经开始成为成都的新形象。

单先生还认为,成都一共有六重天际线,包括城市、丘陵、低山、中山、高山和极高山,看起来特别有层次感。

有人考证,历朝历代都有不少诗描写过“在成都看雪山”,杜甫、苏轼、陆游、范成大都曾提到过。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高层建筑的出现,雪山不得不退出人们的视线,但是近几年,随着有心人的寻找,还有空气质量逐渐好转,雪山又“王者归来”,似乎要和火锅一起打造“冰火两重天”的成都形象。

为什么要提在成都望雪山呢?因为成都西边的山,就是横断山。

试着构想一下,当成都雪山的形象被大家熟悉后,横断山的概念会不会也逐渐深入人心呢?

年前杜甫感叹“窗含西岭千秋雪”,他如果知道自己遥望的“西岭”是伟大的横断山,恐怕得做出几十首《望横断山》了。

人们并不熟悉成都的雪山形象,就像人们不熟悉横断山。

身处其中的人,只看得到自己所在的那座山头,在外面的人,也只是到过一两个零散的旅游景点,知道某一座山的名字,很少有人从整体角度看待这片地区,因为“横断山”的范围太大了。

如果非要选出横断山的代表形象,我认为大概是这张:

了解横断山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呢?这意味着,当你在成都遥望雪山时,别人会说,什么?成都竟然有雪山?而你会说,那是西方的横断山。

当你在前往拉萨的飞机上看到雪山,别人会说,我们来到了西藏!而你会说,我们来到了横断山。

更有可能的是,到了丽江,大伙都奔向丽江古城去拍照,而你第一反应是奔向玉龙雪山,万里长江第一湾,感受横断山的峡谷风光。

这样看来,了解横断山真是好处颇多。

通过十期的写作,我对横断山有了全新的认知,我相信,当我下一次踏上旅途时,一定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1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2025年02月25日 21:27:56 星期二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