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水道通九州国家博物馆江天万里长
年少时,长江不过是一连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看着地图册上曲曲折折的蓝线机械地背诵,其实并不懂她究竟为何物。后来,长江成了《三国演义》中经常提及的“大江”,虽难以想象那险要的地势,却也在懵懂地勾勒着缥缈的江湖。
岁月的流逝,繁华的更迭,让一代又一代人重新认识了长江:是她的千年浇灌孕育了华夏的文明,也书写了沧桑的历史;是她的波澜壮阔嘶吼着民族的创痛,也构筑了沿江的腾飞。承接上期,本期将为大家分享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江天万里——长江文化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01黄金水道通九州
万古奔腾的长江,在中国版图上宛若一条横贯东西的轴线,跨峻岭险滩,纳百川千湖,连接起锦绣壮美的神州大地,更谱写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回望历史,无论是炎黄子孙的起源、华夏文明的发祥,还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历史进程的演进,抑或是思想文化的兴盛、民族精神的淬炼,都离不开长江的哺育与滋养。
周抡园-青城天然画图(当代)周抡园-天府处处是桃源(当代)周抡园-高峡出平湖(请顺时针旋转屏幕90°以获得最佳观赏角度)
周抡园-火车飞驰在金沙江边(当代)长江,历来是中国南方的水运干道,它囊括了我国最大的内河运输网。长江干流横贯东西,穿越西南、华中、华东三大地区,支流辐辏秦岭与南岭之间,这些河流纵横交织,构成了巨大的树枝状水网,港埠星罗,物畅其流,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请顺时针旋转屏幕90°以获得最佳观赏角度)
董继宁-情系神农架(当代)情系神农架(局部)情系神农架(局部)(请顺时针旋转屏幕90°以获得最佳观赏角度)
长江图-1(清)长江图-2(清)此次展览展出的《长江图》为晚清之际绘制,无款识,卷首有横题“长江图”,下缀一段题,云:“南从黄鹤楼至吴淞,北从大别山到崇明,所有沿途地名按站开列十一处。”
此卷应是长江江防类图卷,绘制严谨详备,图中地点以小楷黑字标明,位置里数皆以小楷红字标出。同时,纵观全卷,所绘山川、河流、树木皆具有山水画的韵致。远山以蓝色、浅绛色晕染,近景处则皴法苔点具备,山石紧密,水面辽阔,用笔疏密有致,设色淡雅清新,敷色浓淡适宜,是清代舆图和山水画结合的典范之作。
董继宁-石鼓书院(当代)张登堂-江南乌镇古天府国图册(清)江南名胜图册(清)江南名胜图册(清)明清时期,江南经济长足发展,苏州、扬州、杭州等城市聚集了大批归隐的官僚与富商,他们既要享受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又要追求山林野趣,使得明清两代江南私家园林蔚然兴起。江南地区人文荟萃,诗文书画人才辈出,也为江南园林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为合理利用空间,江南民居建筑一般采取前街后河的布局形式,色彩多由灰、白、黑构成,形成了幽静素雅的风格,与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相交融。这样的布局形式不仅实现了人们享受生活的追求与愿望,也为画家带来无数的创作灵感。譬如,展览中展出的清《园林图册》以及张登堂创作的《江南乌镇》。
园林图册(清)园林图册(清)园林图册(清)园林图册(清)园林图册(清)02长江安澜丰碑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长江文化形成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性、持久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本质特征。从地理属性来看,长江属于东西向的线性空间。但若从长江文化的整体功能来看,则更像是一个开放型的文化系统——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中兼收并蓄、容纳百家,在不断更新的同时持续输出自己的文化能量,并对其他文化体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请顺时针旋转屏幕90°以获得最佳观赏角度)
苗重安-武当天工(当代)鞠太运-武陵源烟雨图(当代)武石-三峡(当代)武石-三峡涛声似鬼嚎(当代)梁时民-都江堰宝瓶口揽胜(现代)追忆古今,华夏民族对于长江的治理从未中断过。展览展出的现代画家梁时民绘制的《都江堰宝瓶口揽胜》,其原型即是由人工凿成的、控制内江进水以起到“节制闸”作用的宝瓶口。宝瓶口是都江堰渠首工程的关键部位,想让岷江水既能在成都平原被利用,又能加以控制,先人们在岷江中的虎头岩凿开了一个缺口,江水由此进入成都平原便可为人们所利用。由于宝瓶口宽度有限,过量的洪水无法进入,所以基本上实现了“水旱从人,长期受益”的目标。
《都江堰宝瓶口揽胜》采用传统山水画技法,山石以墨笔勾勒,点苔细密,用笔秀润。近景处的树木清雅秀致,郁郁葱葱,亭台楼阁以俯瞰式的角度呈现,屋舍结构刻画精致,完美再现了古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理念。
郑和航海图周沧米-雁荡云深图(当代)满维起-绿染青城山(当代)崔如琢-洞庭秋月生湖心(当代)宏远,是地势广袤的气象,也是大江奔涌的态势,更是深厚广博的文化格局。此次展览虽然只呈现了长江文化的部分历史形态,但余件展品足以展现这条母亲河的历史之久、人文之盛、生态之美以及工程之巨。长江之于中华民族,有着独特且无法取代的意义,对于长江的探索,我们从未停止,对于长江的眷恋,我们也从未消减。行至尾声,只觉江山如画,未来亦如画。
国家博物馆《江天万里——长江文化展》至此已全部分享完毕,下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全新的观展记录,再会。
眼缘艺志第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