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远征永恒的血脉中国江西网
本报记者唐燕实习生刘琪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夏日的于都河,波光粼粼。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处,情景剧《送别》正轮番上演,游客驻足肃立聆听观看。
历史不会忘记,87年前,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不凡的道路,伟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一)
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那年的秋天,赣南阴雨绵绵、秋风乍起。星夜,于都河畔挤满了即将离别的红军战士和他们的亲人。
战士谢志坚所在的部队集结完毕,就要开拔了。离别时,望着满脸泪珠的未婚妻春秀,谢志坚安慰着说:“别哭,红军会回来的,我也会回来的,你放心等着红军的好消息吧!”就这样,谢志坚带着春秀连夜赶制的草鞋,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踏上了征程。
长征是段险象环生、充满苦难的艰辛历程。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
敌人更不曾想到,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长征路上,红军将士为了人民利益,为了革命胜利,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
80多年来,伟大长征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从抗震救灾人民至上,到脱贫攻坚再到疫情防控阻击战,长征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盛夏,走进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献实物、一个个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那段苦难和辉煌。
“馆里最多一天接待上百个团队。一天下来,讲解员们常是腰酸背痛、口干舌燥。但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就是我们的光荣使命。”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钟敏说。
(二)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长征途中,除了面临敌军的围追堵截、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外,红军还面临着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红军在国民党湘军和桂军的夹击下,付出了极大牺牲。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
红军向何处去?湘江战役后,党内对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扭转了被动局面,突破了数十万敌军的重围,“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攻占腊子口”……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经无数艰难曲折,各路红军终于先后到达陕甘地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中共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一级调研员胡日旺说,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证明,只有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开辟前行道路,才能不断走向胜利。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真理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
这是一种血脉相通的深情。
为支持中央红军长征,赣南苏区人民节衣缩食,倾其所有,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块板送去架浮桥,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当年,赣南苏区总人口万,参加红军的就有33万人。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长征途中,广大红军将士严格遵守纪律,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留下了许多佳话——
3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
红军途经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大寨坝,离开时看到村民陈万珍家里很穷,便把一口铜锅送给了她,让她用来煮饭;
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为了不打扰老百姓,战士们露宿野外,一觉醒来,遍地寒霜;
…………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正因为有了群众的倾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才能压倒和征服一切敌人和困难,完成这场伟大远征,推动革命事业走向成功。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近年来,赣南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下,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红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永远铭记党恩,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红军烈士后代、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村民孙观发说。
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赣鄱儿女正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不惧困难,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