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故事金沙江,老铁道兵回来了
为了支持我这个老铁道兵重访故地之梦,年8月11日至24日,在卫华、志华两个儿子的鼓励和陪同下,我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以7旬老迈之躯再次背起行装,回到了年3月从大成火车站登车退伍42年后,就再也没有回过,一直魂牵梦萦的铁道线。从桂林登上火车,经贵阳、昆明、攀枝花、成都到重庆,再从重庆驾车到大成镇,又回到重庆上火车返回桂林,绕行西南三省一大圈,在铿锵的车轮上完完整整地走了一次圆梦之旅,其中还包括在花棚子车站徒步隧道、桥梁、车站十多公里。重访路上,雄壮的《铁道兵之歌》始终在我的耳畔回响,经过的每一寸铁道、每一个隧道、每一里公路,当年的一草一木再次把老铁道兵的情感追忆回到半个世纪之前。
老兵
退伍50年重访成昆线
花棚子,老兵回来了花棚子这个地方虽然在地图上非常小,几乎找不到,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铁道兵老战士,却魂牵梦萦,格外重要。我们在这里度过了3年美好青春年华。
火车刚停稳,我就急忙跳下火车。以花棚子站名牌为背景,面向铁路和列车,庄严地敬了一个多年不曾敬过的军礼。火车离站后,我跨在铁轨中间,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对着群山,对着金沙江,振臂高呼:“金沙江,当年的老铁道兵又回来了!花棚子,白沙沟大桥,前进、红光大隧道,当年为你们流血流汗的老铁又回来看你们来了!”声音还在山谷回荡,我触景生情,已经无比激动地流下了英雄泪。
老兵退伍50年重访成昆线
这里,是我们当年的营地我们父子首先奔向离花棚子车站约米处的红光隧道,走进10多米,然后出来在进口处留影。仔细观察,边坡、隧道没有一点因为岁月的剥蚀而变形,50年前铁道兵建造的隧道工程质量的确过硬。在一名当地铁路工人的指引下,我们跨过铁路排水沟,到车站对面花棚子村旁的半山坡上寻找当年团部机关及施工连队搭盖过工棚、帐篷的基地和下金沙江的急造公路痕迹。因当地尚未开发,居然让我们如愿以偿的找到了当年的断壁残垣,更有多处食堂装饮用水的水泥池子,有的还完好无损。见到这些旧迹,如同见战友般的亲切,又唤起了我对那段刻骨铭心生活的回忆。
老兵退伍50年重访成昆线
金沙江,成昆线,老铁道兵的精神家园从半山坡下来,我们又去体验金沙江。顺着下江小道一直来到金沙江沙滩边。我站在闪闪发光的沙滩上,指着耀眼夺目的沙粒,自豪地告诉儿子们,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金沙江。我疾步穿过沙滩踏进水中,俯身捧起浑浊的金沙江水一口喝了下去,从喉咙到肠胃还是刺骨的寒。赤脚站在被太阳烤过的沙滩中,还是当年那样烧脚,不能久呆,这些都是金沙江的特征。
花棚子还有个特征,就是有很多高大挺拔的木棉树。见证了半个世纪前金戈铁马的老木棉树,现在仍然旺盛的生长在金沙江沿岸。有些大棵的足有一米直径,一人难以合抱。木棉树特征是未长叶先开花,开花季节,满树火一样的红,花棚子就因此得名。木棉树又称英雄花、攀枝花,它就象铁道兵一样,壁立江边,能适应各种艰苦的环境,攀枝花市正是因此得名。
尽情地畅游了花棚子,我见离天黑还有两个多小时,就决定趁天黑前赶快徒步隧道,在哪里天黑就在哪里投宿,为明天节省时间。离开50年,对这里的情况已经是没有把握了,作出这样的冒险决定还是要靠胆量和足够勇气的,没想到,却得到了性格相同的两个儿子的支持。
于是我们从花棚子车站快步越过白沙沟大桥约一公里多,来到我三十四团承建的金沙江边第三长隧道——前进隧道(米)。我们拿出手电和矿灯,坚定不移的奔向前进隧道。前进隧道出口上方,当年战友们用模型浇铸的“老三篇”标志仍然完好地安放隧道出口顶部正中,两旁各布有一颗红五星,非常耀眼夺目。当年,它标志着以愚公移山精神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夺取胜利,今天,我这个七夕老兵同样要在愚公精神的鼓舞下徒步隧道。
徒步隧道时,我父子三人背上各负重有30多斤的行李、相机、饮用水及食品。为了保护我,老大走在前面探路,老三拖在后面,我走在中间。刚走第一个隧道是很新奇,轻松自如的。在黑咕隆咚的隧道里走,就等于在数枕木,完全依靠手电照明,在轨道中的枕木上踏进。正常行走每步在70公分左右,可以不须看路自由行进,在隧道数枕木就大不相同了,每根枕木间距只有50公分,一步走两根枕木太长,走一根枕木距离又太短,一根根的走,而且还只能搭上半个脚掌,无形中走路受到严格限制,像个小脚女人走路一样,非常别扭和不适应。正因为不适应,每步迈出的距离虽短,但比迈自然大步更吃力。在洞内徒步行走的一个自我鼓励办法就是看隧道边墙,每前进10米有计数,让你知道已经行进了多远,离出洞口还有多远,这个数字是绝对准确无误的。隧道内左右两边每隔50米有一个行人避车洞,遇有火车进洞,必须及时躲避,不能与火车同时行进,否则有被火车进洞所产生的强流风卷入轨道的危险。在隧道内遇完第一趟火车,我们才发现,现在的电力机车与以前已经大大不同,火车进洞了,我们事先也不可能得到明显信号,火车行进震动声及喇叭声都不大,灯光也不强,如遇弯洞,根本看不到灯光。如果不是摸出了经验,当火车到后面时才发觉,躲避根本就来不及了,很危险。在各种信号都不明显的情况下,我们徒步通过隧道的经验是:当火车进洞时会带动强大的风,在隧道行进中,如果感觉强风从前面吹来,肯定是前面来车,从后面吹来,肯定是后面来车。这时必须及时躲进行人洞内,火车完全过了,还要等火车风也走好久才能出洞安全行走。第一次避火车时,我们在火车刚过这走出洞来,几乎被大风直接吹倒,差点吃了大亏。
经过约一个小时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顺利穿越我团修建的前进隧道,重见天日。这时离天黑还有一个多小时,我们决心发扬连续作战精神,要一鼓作气拿下第二个红卫隧道。这是又一个由我团修建的大隧道(米)。眼见天色将黑,我们在徒步穿越红卫隧道时赶起了时间。老三在前,老大居中,我这个老头子走在了后面。哥俩在前面走得飞快,我在后经常掉队跟不上。为了怕他哥俩为我担心,我每拉开30-40米距离时就小跑一段跟上哥俩,因此,他们并不知道我掉队。每次他们问“爸,跟不跟得上”时,我正好已经追赶上来,气喘吁吁地答应“跟得上”,其实这时我已经疲惫不堪了。因为经常在后面追赶小跑步,还把右脚关节也磨伤扭伤了,产生剧烈疼痛。我在后面咬着牙拼命追赶,额头上汗水直流,但在漆黑的隧道里哥俩是看不见的。我就这样以顽强的毅力和死不服老、不服输的性格,在硬撑中数完了红卫隧道的最后一根枕木。他们哥俩先出洞,当他们看到老爸在后面一瘸一拐的坚持走出隧道口时,才发现老铁道兵已变成伤兵了!哥俩心痛的责怪说,爸爸脚痛跟不上为什么不早讲,让我们走慢点。我苦笑着说,你们又不是今天才知道爸爸就是这样一副死不服老、不服输的德性,两兄弟听后真的哭笑不得。
走出了红卫隧道口,我的脚像灌了铅一样非常疼痛,沉重到真有寸步难移之感。出到红卫隧道进口处,我们抬头一看,前面不远处一座气势宏伟的金沙江大桥横空出世。我急问当地人前面是什么桥?老乡说:是拉鲊大桥。我又急问:上格达隧道和车站还有多远?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说你们刚才过来的红卫隧道就是以前的上格达隧道,现改名红卫隧道了,以前上格达车站就在这里,现在取消了,你们向前走过拉鲊二号隧道,再走三公里就到拉鲊车站了。这比自己原来在地图上估计的距离缩短了七、八公里!这一意想不到的消息真是让我喜出望外!
在徒步进入前进隧道前,我联系了留在攀枝花工作的外甥阳海舟开车过来接的。当我们走到拉鲊二号隧道出口处,正准备进洞时,海舟来电话说,他已请人带路,开车到拉鲊二号隧道进口处等了。我听后更是像遇到了救星一样,大声告诉海舟,我们现在已到拉鲊二号隧道出口处了!再走完眼前的米隧道就能见到你了!海舟也为我们高兴。
胜利在望!这真是一针强心剂,我本来已灌铅的脚,因为精神振奋的作用已经忘了痛,又脚底生风起来。米的拉鲊二号隧道是一个直隧道,走到一半边就听到那头海舟说话的声音了。伴随着胜利的鼓舞,我们成功地走出了隧道口!在海舟热情的欢迎中,我们坐上了皮卡车!真如战场上救下的伤兵乘上了救护车一样兴奋,感动不已!
铁道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