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会高速通车后这样玩转古城会理
封面新闻记者罗石芊
“蜀韵滇风千年会理,春天永驻攀西名城”。凉山州会理市,“川滇锁钥”闻名遐迩。南丝绸之路上的马铃声阵阵,从千年前的会无县传来,至今仍回响在这个四川最年轻的县级市。
海拔米的会理县城,气候宜人李瑜摄
12月30日,德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会理市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从西昌至会理的行车时间,将从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不到2小时。
会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建县于西汉元鼎六年的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金江书院、钟鼓楼、科甲巷……承载着会理深厚的文化底蕴。
高速通车之后,会理已经近在眼前。来到会理,有哪些好玩的景点、好吃的美食?封面新闻为您送上这份“玩转”古城会理指南。
会理文化底蕴深厚,图为会理彝族长号队李小平摄
风景独好
古城下蕴藏红色基因
缠绵起伏的螺髻山脉伸入至会理市西北角,因主峰顶如神龙昂首,两侧峰耸立似巨龙运肘,被当地人叫做“龙肘山”。巉崖险峰、山溪流泉、茂林幽篁让人拍案叫绝,最吸引人的自然景观,乃是被称为万亩杜鹃林的“玉岭花海”。
每年四五月间,龙肘山占地上万亩的30多种杜鹃花,由低山到高山渐次开放,沿途长满新叶的青?、灌木郁郁葱葱。而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大规模杜鹃花海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铺开在云朵之中,灿若彩霞,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拍照。
会理古城一角图据会理市融媒体中心
将视角放回会理县城中,沿着古城的老路径直走去,一座高大的楼阁映入眼帘,飞起的檐角上立着神兽,鸟儿在月光照映下略过檐角吊着的铃铛,层楼叠榭间讲述着古城的前世今生。会理古城,作为凉山第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还在讲述新的故事。
会理古城下,一场龙狮灯民俗表演蒋学均摄
在这样一片充满历史的土壤上,红色基因也在这里传承。站在皎平渡的石碑旁,听着金沙江拍岸声,穿越回年5月,中央红军由滇入川后在会理城郊铁厂村,召开了入川后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理会议。此后,红色文化在此生长,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和“会理会议”纪念地,已被列入全国个红色旅游景点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红军长征纪念馆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会理会议纪念碑黄正伟摄
青山绿水依旧,有了文化的风景更加动人,11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宁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其中会理被划为红色文化旅游康养发展带,依托红军长征历史文化,结合旅游康养项目,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招牌擦得更亮。
风味独具
好吃的除了石榴还有这些
会理人的一天,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粉开始。
会理餐饮极具特色,图为会理铜火锅。图据会理市融媒体中心
滚烫的羊肉汤上,几片鲜而不膻的羊肉片下,白玉般的米线浸泡在滚烫的羊肉汤中,一勺火辣的辣椒油注入其中,唤醒的不仅是味蕾,而是沉睡的每一个细胞。
冬日的暖阳下,坐在街边的老字号,相约三两好友,吃上一锅羊肉汤锅,会理特产黑山羊肉在锅中煮到汤白,鲜香十足,风味独具。
街边的小吃也是会理味道中的一绝。用大米浆、鸡蛋、糖汁制成的熨斗粑香甜软糯。用会理夏季特产鸡枞菌和肉末做成的鸡枞蒸饺,皮薄肉多,有浓郁的鸡枞清香味,让人回味无穷。
会理鸡火丝图据会理市融媒体中心
走到城墙边,来一碗久负盛名的会理鸡火丝饵块,鸡肉、火腿、鲜肉、大骨一同熬制的汤底,加上切丝均匀的饵块、鸡肉、火腿等,最后配上佐料,在热气腾腾中享受古城的悠长时光。
夜幕降临后,美食街的主角“筒子骨”在热气腾腾中登场,优质的筒骨,加上秘制配方,用小火慢炖后,色乳白、味爽,油而不腻,成为无数人缓解一天繁忙工作后的慰藉。
但会理最出名的,当属红似火的石榴。唐朝时期,因口感清甜,会理石榴成为御定贡品。千年变迁后,石榴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年,2.4万株石榴树在会理茁壮生长,当时的人也未想到,未来这里会成为中国石榴之乡。不断改良发展后,依靠充足的日照,干湿分明的气候,造就了会理石榴果大皮薄、色泽艳丽、粒大籽软、味甜汁多的内在品质。
会理是“中国石榴之乡”张成发摄
如今,会理石榴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果,更成为了会理一张风味名片。不仅给来往的游人带来甜到心坎的味道。今年9月,会理市22吨、箱石榴首次搭乘中老铁路班列发往泰国,会理石榴完成了从四川走向全国到走向世界的跨越,这也是四川农产品首次通过中老铁路出口。
德会高速畅通后,随着交通的不断深入推进,会理市除了要打造亿级石榴“红产业”,还要打造“红(石榴)、黄(烤烟)、黑(黑山羊)、绿(生态林果蔬)、蓝(乡村旅游)”五色农特产业新品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