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雪峰寺
雪峰崇圣禅寺又名崇圣寺,位于闽侯县西北雪峰凤凰山南麓。雪峰山本名象骨峰,山脉绵亘60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77公里。雪峰山与鼓山、旗山三山鼎峙,环抱福州,合称福州"三绝"。唐咸通十一年()建,现存殿宇多为光绪年间重修。福州崇圣寺,距福州市约70多公里,是禅宗云门、法眼二派的发源地,为江南五山十刹之一,素有“江南第一丛林”之称。年,雪峰崇圣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内主要建筑是山门、法堂、大雄宝殿、斋堂。大雄宝殿内有来自缅甸的三世如来玉佛。十八罗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山门外有古树四株,相传大的两株系闽王王审知和唐代僧人义存手植,有千年历史;小的两株为明代寺僧所植,距今亦五、六百年。寺内藏有印度梵文贝叶经和佛祖像,颇为珍贵。
放生池
寺院屡经兴废,现存庙宇多为清光绪年间重修建造,规模宏大,其建筑风格在传统中也是尤为独特:君帽式的山墙层层叠叠,殿顶的飞檐翘角处处绘彩,三层塔式钟鼓楼,殿脊上回头猛龙,屋角处蹲坐的奇异兽饰等等,别出心裁,恢弘大气。
寺院的主体建筑沿南北中轴线分置,包括内外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斋堂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位于中轴线上,后边有法堂,东西两侧为配殿,右侧游廊上依次有报恩堂、伽蓝殿、斋堂、藏经阁、玉佛楼;左侧游廊上依次有涅磐堂、祖师殿、韦驮殿、禅堂、方丈楼。整个建筑依山而建,井然有序,雕梁画栋,雄伟壮观,规模庞大,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大雄宝殿内还有来自缅甸的三世如来玉佛,十八罗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地涌金莲是雪峰寺的寺花,传自云南北部金沙江干热河谷,是一种罕见花卉,原名“千叶宝莲”,为六大佛教名花之一。地涌金莲三四月间开花,花期长达余天,随季节交替而四时变幻,花开金色,顶端锐尖,朵朵重叠,犹如土壤里涌出地面的金色莲花,花形奇特如佛之火炬,鲜艳美丽而富有光泽。地涌金佛莲花开节开节高,有着步步高升之喻意,生生不息,生命力旺盛之象征;同时地涌金莲也有着朴实高雅、纯洁、神圣的美好寓意,代表着善良。这里的千叶宝莲多长在法堂的庭院里,或花开于禅房边,与寺中的氛围相映衬。传说,佛祖讲经讲到精彩之处便会“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雪峰崇圣禅寺除殿堂楼宇外,还有山、林、田、泉、池、塔、林等,错落有致、蔚为壮观。除了雪峰寺外,其古迹胜景也尤为多,在周围还有著名的雪峰二十四景。其中最具特色、享有盛名之一的便是难提塔,即义存祖师墓塔,是义存的肉身塔,位于法堂右侧,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年)。义存祖师临终前一年自画塔样,由闽王王审知特遣使到江西瑞迹山选取石材建造,赐名“难提塔”。该塔造型独特,呈圆钟形,塔身用矩形花岗石垒砌,每方塔石上均镌卵形半球状卵石,共计有余颗。相传若石卵突然爆裂,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于是便有石卵爆花的传说。据《雪峰山志》记载,塔内为圹室,有铭与序计字,皆为义存祖师自撰,王审知署名的石刻,存有籤云:“石卵爆尽,吾当复生。”明宣德年间石卵已爆,寺宇重兴;20世纪80年代初,石卵又爆,恰有华侨捐资,使寺得以重修。“石卵爆花”之说也为雪峰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堪称天下异景。
大殿左侧游廊处的禅堂,是众僧坐禅用的堂室,佛徒打坐习静之所,雪峰寺禅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此地曾创下一晚48人同时得道开悟的记录。
大雄宝殿左侧有一吉祥门,入门后经过百米长过道,尽头处便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牡丹园,建于年,现有牡丹余株,多个品种,从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引进,经过精心栽培,每年在清明节和五一前后分两次盛开。花开时各色牡丹争奇斗妍,尽显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之风采。
我的师父:上瑞下兴老和尚法像及其舍利子
师父拜过的木板,勇猛精进
枯木庵位于寺院东南方数百米的蘸月池旁,是雪峰寺的著名古迹之一,建于唐咸通十一年(年),相传是开山祖师义存最初入山时的栖息之地。枯木庵是雪峰的发源地,故有“先有枯木庵,后有雪峰寺”之说,自唐以后,历朝历代都对它推崇备至,为它建造屋宇,焚香礼拜。
庵内有一树龄已余年的枯木,高三余米,树腹中空,可容纳10余人,现供奉着义存的金身塑像,树腹内壁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树题字碑,腹壁左侧刻有三行直下行楷大字:维唐天祐乙丑岁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仟余功于时,廉主王大王。上面记载闽王捐资建造佛庵和建筑水池的史实。据史料记载,这截枯木外围与腹壁原有27段题刻,但历经千余年的经风雨剥蚀以及时期的火烧刀砍,已模糊不清,大致都为记述庵史、赋咏枯木而作。这树腹碑堪称为我省木雕三大奇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在国内也是独一无二,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全国最早的“树腹碑”、“金石以外奇珍”。
师父的灵骨塔
愿师父不舍众生,乘愿再来,阿弥陀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