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沙江畔看百年交通巨变环球网
从沙漠戈壁到高原冻土,从一望无际的海湾到深不见底的峡谷,中国的建设者们不断地在不同地形地貌上挑战人类极限。《环球时报》记者曾见证过在八达岭崇山峻岭间开辟出的隧道,见证过在波涛汹涌的伶仃洋上搭建起的桥梁,见证过在阿拉善盟渺无人烟的死亡之海中挺进的公路,这一次,记者来到了当年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地方——长江上源金沙江畔。10月18日,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华丽高速公路项目金安金沙江大桥华坪岸主塔封顶。记者有幸在现场见证这一时刻,并登上相当于80层楼高的主塔。三天行程让记者切身感受到金沙江及两岸交通生态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大桥长米,距江面米,主塔有80层楼高……
《环球时报》记者抵达金安金沙江大桥项目现场,第一眼看到的是位于金沙江华坪岸上高大的大桥主塔。站在塔下,只有把脖子仰到一个发疼的角度,才能望到顶端。记者兴冲冲直奔主塔的升降机,迫不及待地朝着塔顶进发。
随着升降机上升,金沙江及江两岸的峭壁被渐渐拉远,两岸“V”形峡谷全貌尽收眼底,记者来时走过的路,即在陡峭崖壁上开辟出来的盘山公路也显现真容。经过约6分钟的抬升,记者抵达塔顶的施工平台。平台稳如磐石,但记者手脚并用向上攀脚手架时,向下望了一眼,瞬间双腿发软——米无论如何不是一个让人淡定的高度。
金安金沙江大桥效果图;站在塔顶平台上的工人,可与群山比高。
塔顶作业区钢筋密布,织成一张牢不可破的钢筋“墙壁”。记者了解到,由于大桥处于高地震烈度区,抗震要求高,因此在主塔结构中采用的钢筋比其他常规桥梁多了1.5倍。此时,十余名工人正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的混凝土浇筑作业。
“主塔封顶后,大桥的万里长征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中交二公局华丽高速金沙江大桥总工程师张明闪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随着大桥下部的施工接近尾声,将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预计大桥将于年建成通车。
金安金沙江大桥横跨在金沙江面上的部分,是两座主塔之间长达米的主桥桁梁,凌空“吊”在江面上,距离江面垂直高度米。米的长度,也使得这座大桥成为目前世界上在建最大跨径的山区峡谷悬索桥(上图为金安金沙江大桥效果图)。
这部分桥体的整体桁梁重2万吨,要将其稳稳吊在江面上,需要强有力的主缆。记者从项目方了解到,大桥的两根主缆合计重1.5万吨,由根高强镀锌钢丝组成,总长度达到米,足以绕地球两圈。
有了高强度的主缆,要将2万多吨的桁梁悬吊起来,技术上仍然十分困难。张明闪说,届时大桥将采用缆索吊技术,将2万多吨的梁一块一块地像拼积木一样安装在空中,最后连接成一个整体。该项目的缆索吊吊重可达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缆索吊。
除了设备上的强大,材料也是金安金沙江大桥修建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大桥施工所在地玄武岩丰富,是非常宝贵的加工混凝土的可利用材料。但玄武岩有一个特点,即硬度大,“这对混凝土本质是好的,但施工过程中要‘驯服’它比较难”,张明闪说:“因为它比较重,跟其他材料结合在一起十分‘不情愿’,施工过程中比较‘捣乱’。”
如何将玄武岩加工成可用的砂石料,并配成工作性良好的混凝土,成了一个课题。项目方与同济大学合作克服了这一难题。“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优化原材料,优化施工过程和泵送技艺,形成了玄武岩机制砂混凝土的索塔”,张明闪告诉记者,在山区,这么高的玄武岩主塔还是第一座。
三座跨江桥,百年交通史
以金沙江为界,丽江市区——古城区与永胜县分列西岸与东岸。对于生活在东岸的人来说,要想前往丽江市区,如何跨越峭壁之间的金沙江,是一个大问题。
毛主席著名诗词《七律·长征》中有这样一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记者参观途中曾在一段地势较平缓的地点近距离观察河段,虽不见惊涛拍岸的场面,但依然有湍急的水流及不时出现的漩涡。
对于生活在金沙江两岸的民众来说,金沙江的征服史也是一部历经百年沧桑的交通史。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有一座名为金龙桥的铁链式人马索道桥连接金沙江两岸。金龙桥号称“金沙江上第一桥”,是我国现存跨径最大、桥面最宽、铁链最多的古铁链桥,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要塞,在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之前,长江之上只有这一座跨江大桥,因此又有“万里长江只一桥”的称谓。
到了现代,这座铁链桥显然无法满足需求。事实上,有永胜县干部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金龙桥更多的是历史价值。记者在金龙桥参观时注意到,一小时时间里,只有住在江边村落里的一名老人牵着一匹矮马过桥。
金龙桥上游6公里处有一座金安桥,年4月通车,为云南省省道的一部分,是现阶段往来永胜县与丽江市区的主要通道。然而,这条通道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由于是依山而修,省道在这里九曲十八弯,安全隐患很大。记者在经过这段路程时,经常看到路边有巨大的落石。走这条路进城,往往要耗费3个多小时。
从地图上可以发现,与省道的斗折蛇行不同,华丽高速以一段近乎完美的弧线穿过金沙江及其两岸。原来,金安金沙江大桥的两端直接连通隧道,华丽高速以“逢山开洞、遇水搭桥”这种近乎“简单粗暴”的方式,把天堑变成了通途。
从年前的金龙桥,到36年前的省道及金安桥,再到如今建设中的华丽高速及金安金沙江大桥,时间见证了我国基建能力的突飞猛进,也见证了交通条件的沧桑巨变。
在施工现场的一块介绍板上,记者看到的一句话足以说明这条高速公路的价值:南连大理通东盟,北接迪庆进藏区,东经华坪入川渝,西过保山至南亚。中交二公局华丽高速金沙江大桥项目党支部书记翁东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华丽高速公路项目已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
“再过几天,他们甚至都能用普通话吵架了”
除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大环境外,金安金沙江大桥以及华丽高速还将改变永胜县当地的出行小气候。
下啦嘛村是永胜县松平乡的一个自然村。据村主任杨金荣介绍,该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户,未脱贫的还有户,共人。“贫困的原因就是(没有)路”,杨金荣说,直到年村子附近修建金安桥水电站后才通了村路,“以前我们赶集运货都是人背马驮”。
下啦嘛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小米蕉和大红椒,但由于交通闭塞,在销售上吃了不小的亏。杨金荣列举了两个数字:小米蕉每斤只能卖3块钱,而同属松平乡的岩头村和树底村,因靠近连接丽江城区和著名景点泸沽湖的丽宁公路,每斤却能卖到5块钱。
正因为吃了交通不便的亏,下啦嘛村村民对金沙江桥及华丽高速充满期待。“现在小米蕉面临销售问题,我们目前只在地方上销售,人口、市场比较小”,杨金荣说,“如果高速路通了,再远一点的大城市就可以够得着了”。
事实确实如此,有项目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金安金沙江大桥建成通车后,自永胜县到丽江的路程缩短为25分钟左右。从更大范围来看,从丽江古城至四川攀枝花的行车时间将从原来的6小时缩短至2小时,丽江驾车至成都也将缩短到7小时以内。
在杨金荣看来,更重要的是,大桥的修建能够给当地人带来思想上的转变。“我们这个地方贫困的原因就在于人们思想落后,内生动力不足”,他说。长期在当地从事扶贫工作的永胜县征迁指挥部副指挥长肖明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这条正在修建中的高速公路,是让当地得以融入现代社会的一个“插口”。
肖明说,在华丽高速的另一处工地附近,自从施工队进驻以后,没过几天,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就慢慢地可以说普通话了,“再过几天,他们甚至都能用普通话吵架了”。在他看来,人们的视野在开阔起来,认知和格局也会逐渐提升,最终改变当地落后的面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