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催生新活力联
“瘦身强体”,换来“高新速度”
近日,投资3.5亿元的诺一迈尔(山东)3D生物打印再生型植入性医疗器械项目奠基,该项目通过掌握的核心技术可实现人体组织修复,甚至器官再造,未来将成为潍坊高新区产业布局的核心成员之一。
在疫情的影响下,潍坊高新区却实现逆势突围。前三季度“双招双引”考核全市第一,“一马当先、勇立排头”流动红旗期期不落。流动红旗为啥不“流动”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产业园、一位位干劲儿十足的干部,给出了答案。
去年年底,潍坊高新区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将67个区直部门、单位整合为10个工作机构,机构总量压减85%,全员竞聘立即启动。“瘦身强体”,一气呵成,一系列可喜的变化随之而来。
新开工的诺一迈尔项目从苏州远道而来,落地高新区,最初是因为一个蛋糕。洽谈合作期间,潍坊高新区投资合作促进局服务专员得知,当天是诺一迈尔技术总监哈瑞先生65岁生日,专门订了一个蛋糕,这样的细致入微,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合作。
从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到发展壮大,孵化成产业园,潍坊高新区的服务几乎“无微不至”。
在俊富健康护理小镇项目建设现场,潍坊高新区投资合作促进局招商二科科长张玉江经常头戴安全帽,与项目人员“靠”在工地。有人说,张玉江比企业负责人还了解项目情况和进度。他白天包靠工地,晚上再回局里处理日常工作。而在潍坊高新区,像张玉江这样的干部不是个例。
潍坊高新区金融中心从23人精简到13人,资本市场科副科长曲振说这是七年来他经历的“最大变化”。让他感触更深的是“人变少了,干劲儿反而更足了”,大家你追我赶,忙着帮企业解决问题。
为什么大家有这么高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因为差异化考核这根“指挥棒”。潍坊高新区启动体制机制改革,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差异化考核,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岗位变动、职级调整、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
“体制机制改革完成后,我们综合考虑各单位职能发挥、任务量、贡献度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绩效考核办法,对单位和个人进行绩效考核。”潍坊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绩效考核科科长王衍纯介绍说,考核加大“双招双引”考核权重,任务分解到单位、到人头,引导干部职工聚焦主责主业创优争先。
“干多干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在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干部职工你追我赶,活力竞相迸发,带动了全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山东铭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湖北襄阳跨越千里而来,目标直指潍柴。5月签约落户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10月厂房建好。山东铭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贾顺利用手机拍下的27张照片,见证了“高新速度”创造的奇迹。
快引进,快建设,快生产,快达效,是改革的重要发力方向。体制机制改革破冰向前,潍坊高新区积极探索“管委会+国有公司”模式。通过工业地产模式,由国有公司建立园区、代建厂房,招引符合产业导向的优质企业拎包入住,“先租后买”模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目前,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已签约企业35家,其中外资企业12家、世界强企业3家。
优势主导产业园区从无到有,新兴高端产业则是“无中生有”。一年多的时间,航空航天产业几乎“零基础”的潍坊高新区内,拔地而起一座航空航天产业园。这同样得益于体制机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激发了干事活力,探索实践的资本招商新模式,通过与华控资本、金沙江联合资本、创世伙伴资本等投资机构合作,让潍坊高新区有了更多和高端资本公司对话的机会。
如今,流动红旗在潍坊高新区已经挂满整整一面墙,刀刃向内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走向纵深,重塑起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哈瑞先生也把潍坊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像他一样,越来越多的外乡人来到这里创业、生活,也有更多潍坊人回到这里。
杨国胜张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