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在汇文中学的峥嵘岁月北晚新视觉网
彭雪枫(-)是我国工农红军、新四军的杰出指战员、军事家,他智勇双全,率军南征北战,最后在抗战前线英勇牺牲。为了纪念他,在他的故乡以及生活和战斗的地方,建有彭雪枫纪念馆、彭雪枫墓园、彭雪枫公园等,这些纪念场所也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人们凭吊、祭奠。
彭雪枫资料图,新华社供图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北京的汇文中学校园内,在绿树掩映中,也立有一座彭雪枫将军半身塑像,其神情庄重、肃穆。彭雪枫将军和汇文中学有怎样的不解之缘?
笔者是汇文中学的校友,20多年前毕业于汇文中学,特意重新翻阅了汇文中学校史,才发现彭雪枫将军和汇文中学的渊源。
彭雪枫年9月9日出生在河南南阳市镇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5岁时跟随教私塾的祖父读书识字。14岁随伯父到天津,曾就读南开学校。年转入北平育德中学,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年秋,彭雪枫与育德中学的部分学生一起转入汇文中学,10月,彭雪枫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1月汇文中学第一届党支部成立,这也是北京东城的第一个中学党支部,彭雪枫任支部书记。在他周围团结了一批思想进步的青年,并介绍其中先进分子入党,作为开展革命工作的骨干力量。
同时他还在同学中组织了“育德同学会”“汇文学艺读书会”等社团,带领学生们阅读进步书刊。在白色恐怖下,彭雪枫组织学生和军阀展开斗争,带领学生们把“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标语、传单贴在城里的大街小巷,甚至贴在军阀政府机关和警察局的大门上。进步学生的革命活动引起北洋军阀政府的恐慌。年3月,当军警侦悉了彭雪枫的革命活动后,立即到汇文中学搜捕。党组织决定将彭雪枫转移。此后,他辗转于北京、天津、烟台等地,从事农运、统战等秘密革命活动。
年5月彭雪枫被派到苏区,历任红军大队政委、支队长、纵队司令等职,参加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在长征途中,他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他参加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他所指挥的部队屡为先锋,战功卓著,成为红军时代闻名全军的青年将领。
年秋,彭雪枫被派往西安、太原等地,做团结各界爱国人士,联合阎锡山抗日的统一战线工作。
“七七事变”爆发后,彭雪枫赴河南确山县竹沟镇,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组织训练抗日武装。随着抗日队伍的壮大,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开辟豫皖鄂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多次打退日军的“围剿”。年皖南事变后,彭雪枫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他率领的新四军第四师共进行大小战斗次,累计歼敌4万8千余人,取得了敌我伤亡比例5:1的辉煌战绩。
彭雪枫还是我军著名的“儒将”。他博览全书,酷爱学习,在作战期间刻苦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总结实战经验,写出了《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教材,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授课,极受广大学员欢迎。彭雪枫还非常重视宣传舆论工作,早在红军时期,他就出版了《猛进报》,成为红军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年秋,他还创办了《拂晓报》,在报纸上传达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分析斗争形势。
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彭雪枫率第四师进行西进战役,盘踞在河南夏邑县八里庄的敌人负隅顽抗。9月11日,彭雪枫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部队歼灭敌军一个支队,俘获敌支队司令等千余人。就在战斗即将结束时,一颗流弹击中彭雪枫,他英勇殉国,年仅37岁。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以及中共淮北区党委在泗洪县,都为彭雪枫将军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如今,彭雪枫将军牺牲已经七十多年,但人民没有忘记他,汇文学子更没有忘记他。年,在彭雪枫将军牺牲50周年时,汇文中学成立了“彭雪枫英雄班”。师生们共同学习英雄的事迹,传承英雄的精神,使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陈晴
流程编辑:L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