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修建鱼道后,鱼类不再为洄游发愁中

北京中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499588.html

长江上修建“鱼道”后,鱼类将不再为洄游发愁?专家:体型较大的鱼类仍难以通过,中华鲟恐怕难以再回归到它们的故乡……

大江大河中修建的水坝,阻挡洄游性鱼类迁徙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世界鱼类迁徙基金会在年7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至年间,世界范围内洄游淡水鱼类种群减少了76%,而水坝和其他河流障碍物对此负有重要责任。

在我国的长江中,也生存着很多珍贵的洄游性鱼类,如中华鲟、白鲟、圆口铜鱼、岩原鲤、刀鱼、河豚等,它们都有洄游的特性。当一座座水坝立起来的时候,它们的回家之路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长江白鲟(已宣告灭绝)

其中受到最大影响的当属白鲟,这种体长可以长到7.5米的巨无霸鱼类,没能挺过年,已被宣告功能性灭绝。而著名的中华鲟,洄游之路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野外种群数据急剧萎缩,基本上已经步入靠人工增殖放流而存活的地步。

解决鱼类洄游问题,修建“鱼道”是一个普遍性的做法。比如,近日投入发电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就专门为鱼类修建了一条长达米的洄游通道。对于这个鱼道的作用,长江设计院枢纽院通航与过鱼设计部副主任朱世洪说:

“投入使用以来,过鱼效果不错,监测数据显示,平均每月过鱼量多尾。”

这让一些珍稀洄游性鱼类似乎看到了希望,回家之路不再是困难重重。比如圆口铜鱼、岩原鲤等中小型鱼类可以顺利通过这个通道,到达产卵地。

鱼类洄游通道

但对于一些体型较大的鱼类,如中华鲟、长江鲟等,动辄体长达到一米多,要想通过这些鱼道回家,仍显得有些奢望。

就拿中华鲟来说,它们平时在海中生长发育,当雄鱼长到9至18岁,体长达到1.7米左右,雌鱼长到14至26岁,体长达到2.4至3.1米时,开始进入江河洄游产卵。对于这么大的巨无霸来讲,一个宽度不超过1米的鱼道很难容纳下它们庞大的身躯。

况且,长江上的第一座水坝——葛洲坝在设计之初,压根就没有鱼类通道,而是采用网捕过鱼、升鱼机等手段,来解决鱼类洄游问题。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不说,还会对鱼类造成损伤。葛洲坝水电站建成后,当时的专家团队曾开展过水轮机过鱼试验,并得出“50厘米以下鱼儿,可以正常通过”结论,这也意味着体型较大的鱼类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洄游。

这对于体长超过1米的中华鲟来讲,无疑是被彻底阻断了回归故乡之路。此前曾有一些报道称,在洄游季节,大量中华鲟为了回家,用“不停地撞击水坝”的方式,急切希望洄游至产卵地,但无一不宣告失败,一些鱼甚至被活活撞死。

因此,对于中华鲟来说,就算修建了鱼道,它们的回家之路也面临极大阻碍,希望渺茫。

基本上来说,中华鲟想要再回到它们的故乡——金沙江上游产卵,是一件概率很小的事情,而寻找替代的产卵场就成了当务之急。但让这种洄游了上亿年的鱼类改变习惯,可谓比登天还难。在葛洲坝下游,能不能形成新的产卵场所,对中华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找到新的故乡,可能会帮助它们度过危机。

人工放流中华鲟

但现实往往比较残酷,据一项研究证明,中华鲟野外种群在上世纪80年代还有多尾,年后骤降到不足尾,已有多年未发现其自然繁殖。现在长江中的中华鲟幼鱼,多为人工增殖放流的产物。按照它们平均40年的寿命来算,如果洄游危机不能解除,恐怕过不了多少年,野生中华鲟将会步长江白鲟灭绝的命运。

但不管怎么说,金沙江的白鹤滩水电站能够为鱼类修建“洄游”通道,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至少是解决了一部分洄游性鱼类的回家之路,让它们顺利完成产卵,不至于再步入濒危的地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3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