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合作实现区域共赢经济日报
图为澜沧江在山谷间奔涌流淌。 孙昌岳摄
澜沧江与湄公河,一水二名。澜沧江,自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源,流经西藏、云南两省区,出境后被称作湄公河,依次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从越南注入南海。
澜湄六国因水结缘,澜湄合作因水而兴。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促成了澜湄合作机制,也催生了“六国依托水资源合作、共建次区域命运共同体”的“澜湄文化”。
共建绿色生态屏障
作为上游国家,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做好河流的科学治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内,澜沧江上源——扎曲河在山谷间奔涌流淌,整个园区依山傍水,蓝天白云相映,宛若一片仙境。
当地牧民感叹,“现在草山更美、流水更清澈了,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经常能看到雪豹、金钱豹、棕熊等,还有很多以前从没见过的”。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青海省被喻为“中华水塔”,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使命。三江源生态保护不仅事关中国,也直接关乎澜湄流域其他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将生态保护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提出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生态立省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确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率先在全国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即将正式设园,三江源地区不断“变美”,在大美青海的画卷上涂抹了一笔璀璨灼目的流彩。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与体制试点初期相比,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水源涵养量平均提高6%以上,草地覆盖率提高11%以上,产草量提高30%以上,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功能不断强化。
在西藏昌都,从青海流出的扎曲和昂曲河水汇流成为澜沧江,第一次更名后的生态保护“接力棒”完成首轮交接。
年,西藏对包括昌都在内的部分地区启动水资源保障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多年来,昌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实际行动保护好山山水水,昌都这颗“藏东明珠”也日益闪烁出耀眼的光辉。年,昌都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目前,昌都辖区内澜沧江等主要江河干流、流经各县(区)城镇主要地表水体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及以上标准,群众对水环境质量满意率达94.38%。昌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澜沧江是一条蕴藏巨大水能资源的河流,我们把水资源管理保护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确保这条国际河流的源头不受污染。
云南,是澜沧江在中国流经的第三个省份。在这里,澜沧江与金沙江、怒江勾勒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奔腾千里。
尽管已到河流中下游地区,生态保护却一刻也不敢松懈。建立在“三江并流”中心地带上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就是一个有力例证。
青山如黛,绿水如眸。有人说,因为这片美丽的森林,人生无比的充实。然而在公园建立之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管护人员李秋平介绍,在没有建立普达措国家公园之前,这里的居民大都半农半牧,放牧之余还会靠采摘松茸等林产品或给游客牵马为生,对保护区的生态和环境影响比较大,人、马的践踏对地表、植被等产生严重干扰,破坏了湿地景观,并影响到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公园建立后,取消了马队的同时禁止放牧,极大地减少了对脆弱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共享流域生态价值
在澜湄合作中,对于水资源利用一直存在开发与保护之辩。不少人认为,发展就必然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然而,中国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的主动作为、科学发展,让农牧民在享受“树绿草青生态好”的同时,也吃上了“生态饭”。
地处澜沧江源头的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域之一。记者在去杂多县采访的路上,沿途时常看到生态管护员捡拾垃圾的身影。
除了清理垃圾,生态管护员还肩负着巡护草场、监测野生动物、制止偷盗猎行为、预防森林火情、宣传生态保护等职责。为了保障民生,杂多县将生态管护员的岗位全部留给了贫困户。
群尕就是一名生态管护员。从以放牛为生的牧民生活,到成为“管护员工资+草原补偿费+挖虫草”的白领,这几年,他家还搬进了县城里修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规划财务部部长牟永红表示,目前,园区有个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实现了户籍牧民“一户一岗”全覆盖,户均增收元。同时,园区还开展生态体验游特许经营,除了生态管护员,牧民还做起了生态体验游向导。
将生态管护员制度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使牧民由草原利用者变为生态管护者,共享生态红利,从而进一步夯实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群众基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这一创新性举措,让当地民众获益良多。
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也正走在“绿色小康”的道路上。普达措国家公园在试点建设规划中明确社区发展功能,对公园周边社区、村民小组实施反哺政策及教育补贴,并适当解决就业。像洛茸村这样在公园里面或距离公园很近的村子,社区反哺每户1万元,算上松茸收入1万元,入股“悠幽庄园”分红2万元,养殖牦牛等牲畜、外出务工收入,洛茸村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据测算,普达措国家公园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超过43亿元,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拉动本地就业,公园规定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本地村民。如今,从护林员、解说员到环卫工,很多都是本地居民。李秋平表示,过去公园周边的社区属于贫困地区,由于国家公园的直接反哺和间接带动,已基本实现脱贫。
享受到生态的好,就会更加懂得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如今在杂多县,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从娃娃抓起。记者在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的格萨尔文化非遗传承班里,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堂垃圾分类知识课。据了解,自年起,杂多县就将环保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并通过环境教育“六进”、垃圾换文具、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沟通推动区域共治
澜沧江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造福澜沧江两岸的居民,也让下游的湄公河流域各国受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澜湄六国今年召开的是“云会议”,沟通频次、交流强度都高于疫情之前。在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主任钟勇看来,澜湄六国水利部门在沟通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合作,中国在水资源合作方面将作出更大探索。
今年8月,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举行,提出进一步加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利用,推动水资源合作提质升级,同时鼓励“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与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协调对接。
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长孙发平表示,要加快建立澜沧江流域省份和澜湄流域协同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探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协同管理制度、多方合作平台,形成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孙发平认为,青海作为澜沧江源头省份,应向南构建出海通道,实现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及东盟国家的快速连接,通过有机衔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和“一带一路”,拓展对外经贸合作领域,在生态保护、旅游资源合作开发、国际商贸通道建设和国际商贸物流等方面持续发力。
从今年11月1日起,中国水利部正式向湄公河五国及湄公河委员会提供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中方从促进全流域防洪抗旱合作出发,主动将澜沧江水文信息共享范围从汛期扩展至全年,服务下游水情预报和减灾行动,最大程度减少沿岸人民损失,充分展现了中方与湄公河流域各国携手应对极端气候挑战的善意和诚意。
钟勇指出,流域下游国家对上游国家的开发利用表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