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暴乱,诸葛亮攻心战术是真是假,攻心的
南中暴乱,诸葛亮攻心战术是真是假,攻心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文/武品文史
公元年4月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刘备给诸葛亮留下了南中爆发叛乱,后主无能的摊子。诸葛亮是怎么安定后方的?他的攻心战术真是假?那攻心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南中就是今天云、贵、川一带,自古就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汉武帝在此设置了郡县后,南中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南中名义上归附朝廷,实际上仍然处于一种半独立状态,等到刘备去世,南中叛乱就公然爆发了。
公元年5月份诸葛亮率领大军渡过金沙江,正式打响了南中平叛之战,这时诸葛亮手下有一名参谋名叫马谡,年轻有为足智多谋,马谡给诸葛亮出了一个攻心的计策。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中的著名的“七擒孟获”,从而折服了当地部落首领和老百姓的心,使叛乱得以平息。
这个故事玄幻生动,但是它的可信度非常低,这是因为陈寿的《三国志》里面没有记载这个故事。陈寿本来是蜀国的官员,如果诸葛亮“七擒孟获”,陈寿他一定会记载到《三国志》中。
那诸葛亮是怎么收服南中的呢?其实攻心之战不完全靠的是军事战争,诸葛亮使用的是制度和文化来攻心策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民族自治,诸葛亮打赢南中平叛战役以后,一方面把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纳入了蜀汉的官僚体系,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地盘和部落,并且加强中央和南中的联系。
中央会定期地从南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到中央来任职,比如说孟获后来官至御史中丞是负责监察的高官,还从南中抽调优秀的战士成立了两支特种兵,一支是擅长山地作战的“无当飞军”,还有一支是擅长平原作战的“虎步军”。这样两支军队在后来诸葛亮北伐的过程当中表现非常活跃。
另一方面,蜀汉政权也源源不断地向南中输入了资金、技术、制度和文化,来帮助当地人来开发。民族自治,互利互惠是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的优良传统,也是诸葛亮民族政策的第一要义。
2、因俗设法,根据当地老百姓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来为他们制定法律,而不是把中原王朝的法律强加给当地的百姓。因俗设法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尊重,多民族法文化多元一体共存,是中华法系的一大特色。
3、改革陋俗,诸葛亮尊重当地文化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一些陋俗也予以迁,《三国演义》上面讲,诸葛亮平定南中回朝路过金沙江,金沙江上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不能渡江,孟获解释这是鬼神作乱,需要斩杀49个蛮人的头颅祭祀,就可以过河了。
可是诸葛亮不忍心杀害蛮人。于是诸葛亮让人用面粉和牛羊肉做成蛮人头颅的样子,上锅蒸熟之后仍入水中,并取名叫做“蛮头”,这就是诸葛亮给我们留下了饮食文化。从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诸葛亮营造一种新风俗的良苦用心。
到现在为止至少还有多处诸葛亮当年南征时候的遗迹,其中有些地方是诸葛亮当年的确到过的地方,有些是后来人给附会上去的。但是不论真假,这些遗迹表明曾经为中国的民族融合做出过重大杰出贡献的人,是不会被历史忘记的,是会永远被各族人民所铭记的。
诸葛亮安定了大后方。就着手准备北伐,在北伐之前,他先给后主刘禅上了一封千古名文《出师表》以表决心那么出师表,那么出师表为什么会被中国人传诵千年呢?我们下次再聊!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