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条中华鲟放流长江38年累计近53
中华鲟被称为长江鱼王,是目前已知长江中体型最大的鱼类,最大个体体长可以超过5米,是地球上非常古老的脊椎动物,距今有1.5亿年的历史,因此也被称为“水中活化石”或者“水中大熊猫”。
4月9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华鲟放流活动正式举行,这次将有23万尾子二代中华鲟放流长江。在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大小不一的中华鲟个体“乘坐滑梯”冲入长江,在这里是它们的起点,如果幸运接下来的六七十载它们都会在长江和海洋里生活。
这一次放流23万尾中华鲟子二代放归长江,数量上来看创历史新高。
从年以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共进行了65次中华鲟放流活动,共累计放流了万条中华鲟,当然实际数字要更大,例如在年3月28日,长江武汉江段就有5万尾2.5代中华鲟放规长江,它们是人工养殖的,是子二代中华鲟和野生中华鲟的后代。
据不完全统计从年至今,至少有万条中华鲟放归长江,到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状况仍旧堪忧,科学家在中华鲟的繁殖地进行研究,对一些长江底栖类的食卵鱼进行解剖,没有发现中华鲟的鱼卵。从年开始到今年,中华鲟至少有7年没有发生自然繁殖,这也意味着它们面临着野外灭绝的危险。
长江鱼王中华鲟中华鲟是长江里的旗舰物种,对于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年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中华鲟列为“国际极危物种”,中华鲟的保护恢复工作非常急迫。
中华鲟是典型的海河洄游鱼类,它们会在长江里出生,在海里长大,当性成熟后逆流而上,跟随它们父辈的足迹,最终进入长江上游产卵地,在那里繁衍后代。一般都是在春夏之季,中华鲟开始从近海出发一路向西进入长江上游的固定产卵地繁衍生息。
此前中华鲟的固定产卵场所很多,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游的冒水江段,固定产卵场所多达19处,比较著名的有金沙江下游的三块石和金堆子产卵场所。但是随着葛洲坝的建立,中华鲟的所有产卵场所都被弃用,其实就是想用也用不上。无奈之下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近坝处选择了一处新的产卵场所,并且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稳定产卵场所。
中华鲟并不是从海洋来到长江就会进入产卵阶段,它们需要在长江内产卵场所下游生活一段时间,把自己的养得膘肥体壮,才会进入产卵阶段。因为中华鲟有一个特点,它们在洄游的过程中很少会进食,靠着自身营养储备来维持体力。一般来讲中华鲟从进入长江口,到产卵场所,最后产卵结束后返回近海,大约需要17-19个月的时间。而新孵化的中华鲟要从长江返回海洋,这个过程大约是9-11个月。剩下大部分的时间,中华鲟都是在近海生活的。
这一次放归长江的这23万条中华鲟,它们将一路向东最终入海,在近海成长发育。这一批子二代中华鲟包含多“年龄段”成员,最小的有半岁,最大的已经有13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对于成长期未成年的中华鲟,越接近亚成年生存率就越高。
中华鲟的保护恢复对于中华鲟的保护工作主要分为三个目标,首先在没有特别有效办法的前提下,要进行人工繁殖保护中华鲟物种基因,不至于面对灭绝的危险。但是人工繁殖还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华鲟遗传多样性问题,因此必须要有中华鲟野生种群的支持。
在长江十年的休渔期这个窗口下,对于中华鲟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能出成果的时期。每年定期进行中华鲟放流,有利于补充恢复中华鲟野外资源。
年第一尾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子二代成功孵化,这也意味着中华鲟的大规模繁殖以及放流工作,不再特别的依靠野生亲鱼来实现,这对于野生中华鲟资源也是一种保护。同时科学家在年实现了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中华鲟的大规模繁殖数量进一步得到保证。
第二个目标是科学家最希望看到的,那就是中华鲟种群可以自然延续,这一点也极为关键,不能说每年不断的进行人工繁殖放流,但是自然种群不进行洄游产卵,这就毫无意义了。
而第三个目标就是自然种群可以恢复,栖息地产卵场所更加丰富,种群可以自然延续,并且恢复到不用特殊保护的阶段。
中华鲟的恢复不能仅依靠放流来实现据不完全统计从年到现在,累计放流中华鲟的数量可以达到万尾,虽然把它们放归长江,但那只是它们生命旅程的开始,尤其是早期会释放中华鲟鱼苗,它们从水泥池以及人工水体中,进入自然环境里,虽然不能说“水土不服”,但最初的不适应还是会有的。因此鱼苗越小,它们的生存率就要越低。
例如此次放归长江的中华鲟最大个体有13岁,按照它们平均17年左右的成熟时间,不出几年它们可能就会洄游产卵。同时这样的年龄体型,不容易夭折。现在处在十年休渔期的窗口,没有了各种渔网、地笼的威胁,中华鲟的生存率要更高。但是在此之前可能并不是这样,被误捕误伤的中华鲟并不少。
当然,虽然大量的放归中华鲟,但这只是中华鲟保护恢复手段之一,科学家希望用这样的办法来补充野生中华鲟的数量,但真正关键之处还是在于野生中华鲟种群的自然繁衍,也就是说在产卵场所每年都可以看到中华鲟亲鱼洄游产卵,如果这一点无法实现,那一切都无意义。
如果实现了野生中华鲟的自然繁衍,之后就是对它们生存环境、栖息地以及产卵场所的保护,让中华鲟源源不断的繁衍生息。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SciBLH好好吃早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