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儿女心向党文艺演出总撰稿潘勇讲四
巴蜀儿女齐力用心用情用艺术,一起步入激荡百年的光荣与梦想——“巴蜀儿女心向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文艺演出将于本月25日在四川省体育馆举行。
面对这一场“喜庆热烈、庄重大气”的文艺演出,总撰稿潘勇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一百年,有海量的内容值得去表达,去讴歌,“但是一台文艺演出,有时间的限制。整体演出的框架、脉络、理念,是大家集体讨论确定后,由我来执笔。我们主要是要把控、协调好三对哲学概念关系:‘大与小’,‘实与虚’,‘多与少’。”潘勇说,幸不辱使命,站在史学、美学和文学的高度,完成了这次重大创作任务。
“巴蜀儿女心向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文艺演出彩排现场
以小见大
讲四川故事,传达家国情怀
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潘勇坦言从题材和概念上来看,庆祝建党百年,是演出大主题和大方向,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再聚焦到四川,四川故事如何呈现,四川红色基因如何嫁接,这实际上就是‘大与小’的关系,在我理解,这就涉及到史学的概念。我们首先就要从史学、从党史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协调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
潘勇介绍,纵观党史,我们党带领人民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定了不同的历史任务。演出的四大篇章:“开天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火红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春潮激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走向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4个节目,涵盖了重要历史事件、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百年奋斗的这条主线贯穿始终。
“巴蜀儿女心向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文艺演出彩排现场
“宏观层面的基调定下后,对我们来说,更具挑战的是‘小’的一面,也就是四川元素的表达。”潘勇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反复斟酌之后,红军长征在四川的这段历史入选。“红军长征在四川,是整个长征史诗中的光辉篇章,留下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越大草地等辉煌诗篇。这些四川元素,具有强烈的代表性,是具有全国影响和深远意义的。按照这样的原则,我们还选取了‘三线精神’的代表攀枝花、抗震救灾等等题材。协调好‘大和小’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以小见大,讲的是四川故事,传达的是家国情怀。”
虚实结合
写实和写意有融合,有差异
“第二对概念‘虚和实’,这就回归到具体的文艺创作层面。这是一台文艺演出,在表达手法上,一定要充分体现出艺术性。”潘勇简明扼要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写意和写实,既要有机融合,也要有差异化。”
潘勇进一步解释,写实,顾名思义,在文艺表达上,贯彻这样一个创意原则,无论是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是细节到一个具体的故事元素,主创坚决贯彻历史真实性。“它是有出处、是可查的,它的具体数据、时间点是经得起考证的,这是一个真实原则。”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大胆写意,“从目前节目完成情况来看,我们将这两者进行了有效的融合。面对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通过文学的浪漫主义,艺术的唯美主义,去抒情与抒怀,传达出了我们需要的舞台意境。”
“巴蜀儿女心向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文艺演出彩排现场
担任诗朗诵《火红的攀枝花》文字部分的吴瑜婷也补充说到,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是一座因“三线建设”崛起、被“三线精神”孕育的城市,除了以小见大,通过写攀枝花来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巧妙处理了“虚与实”的关系,礼赞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我们的诗眼是‘花’,攀枝花的浪花、钢花、汗水流淌开出来的花,火红的攀枝花。所有‘花儿’汇聚成一个叫攀枝花的城市,这种精神是永不止息的。”
以少胜多
打动观众,完成美学传达
“我提出的第三对概念‘多和少’,‘多’意味着这次演出调动、聚合了多种舞台元素,带来感官上的强烈冲击。这场演出在短时间内就汇聚起了社会各界力量,余名演职人员参与了进来,是近10年来四川省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舞台演出。”潘勇继续介绍道。
“巴蜀儿女心向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文艺演出彩排现场
“少”则是一种美学的诉求,“我们表达的是严肃、宏大的题材,依然可以用美学上极简的艺术方式,以少胜多,此时无声胜有声。”潘勇相信,一台演出,打动观众的有方方面面,也许就是这些有意思的小细节,或者极简、单纯的艺术手段,完成了很好的美学传达。
红星新闻记者|任宏伟
摄影|王红强
编辑|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