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奋斗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

白癜风治愈后复发吗 https://m-mip.39.net/m/mipso_4300271.html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征程中创新争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过去一年,在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科技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及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特开设“最美奋斗者”栏目,5月起持续更新,以此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为建设三峡、开发长江,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于年9月27日成立,后改制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围绕清洁能源主业形成了工程建设与咨询、电力生产与运营、流域梯级调度与综合管理、国际能源投资与承包、生态环保投资与运营、新能源开发与运营管理、资本运营与金融业务、资产管理与基地服务等八大业务板块。

业务遍布全国以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从三峡走向长江、从湖北走向全国、从内陆走向海洋、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经过20多年的持续高质量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

杨宗立:心中有工程,眼里就有“法”

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名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勤俭节约、大公无私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管理者。他像水轮发电机组里的“转子”,一辈子绕着长江“打转”,他又像长江里的一朵小浪花,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将三峡、向家坝、乌东德三座世界超级水电站从长江推向全世界。

他叫杨宗立,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主任、党委副书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企业劳动模范。35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大水电建设一线,爱工程如命,爱企业如家,用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为水电人特有情怀和品质代言。

杨宗立认一个死理:“我不是因为热爱水电而选择水电,而是因为选择了水电,就一定要去热爱。”这份热爱,从年他大学毕业,参与建设世界最大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那天起,就在心里扎下了根。

爱三峡如爱家,爱船闸如爱家人。他的热爱融入了三峡船闸安全优质高效建成的结果之中,融入了三峡船闸“世界最大船闸”的美名之中。年,他带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工程建设部航建项目部,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可奖状还没捂热,他又转身奔向了金沙江。年至年,杨宗立参与了向家坝水电站建设管理,同样提出并实施了各种优化方案和方法,成效突出,总装机万千瓦的向家坝水电站总体提前一年投产发电。

年至今,杨宗立组织建设部员工进行科技创新,形成并应用了多项高效、安全、节能的新技术。低热水泥混凝土技术,开创了世界特高拱坝全坝应用低热水泥的先例。成功解决国内最深围堰防渗墙技术难题,围堰承受米高水头,却滴水不漏。组织研发和应用施工管理APP等系统,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硕果累累,如何得来?因为他有一颗叫做“责任”的初心。“过去,体量远不如乌东德的葛洲坝工程,都由国家总理亲自抓。现在,国家将乌东德交到我手上,这是多大的信任!我又怎能不对它负责?”杨宗立如是说道。

李光耀:大国重器守护者

李光耀,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溪洛渡水力发电厂保护设备管理主任。

他是精益求精的继电保护维修工作者,是大国重器的守护人。从年到年,十三载里他作为电站的“私人医生”确保电站运行稳定;从三峡电站到溪洛渡电站,他用信念践行着“奉献清洁能源”的远大梦想。十多年来,他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参与“三峡电站kVGIS失灵保护国产化改造”自主创新项目,有力推动左岸GIS安全稳定运行。他积极参与溪洛渡电站设备安装监理,将上百个缺陷消除在萌芽状态,与工程建设者一起刷新了单月、单年接机发电的世界纪录。在此次防疫阻击战中,他主动报名参加突击队,及时返回溪洛渡工地,开展抗疫保电相关工作。

年作为一名平凡的三峡人,李光耀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获得此殊荣,他感到特别激动和自豪。他深知这份荣誉的取得,离不开三峡集团提供的广阔平台,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悉心栽培,离不开身边同事的热心帮助。这份荣誉并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三峡集团这个为国担当、为民造福的集体,属于在这个集体中为之付出、为之奉献的每一个三峡人!这份荣誉也将激励着每一位三峡人发奋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好先锋作用,守护好大国重器,用实际行动为三峡集团发展、民族复兴贡献每一位三峡人的全部力量。

汤正阳:世上本无路,只怕用心人

年,长江电力水资源研究中心成立伊始,各项工作还未进入正轨,摆在汤正阳面前诸多科技攻关难题还未解决,经过长时间的深入分析,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就得搭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科研平台,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的想法应运而生,但是在毫无申报经验和基础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开展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谈何容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研工作就是要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汤正阳想着这些,便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公司搭建一个科研平台,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争分夺秒,说干就干,汤正阳带领着团队奔赴全国,走上了实地调研、学习借鉴的道路。一年来,他们的足迹从北边的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到南边的武汉大学、长江委设计院,全国水利行业70%以上的知名院校和研究所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仅汤正阳一人,一年往返武汉次数就多达二十余次。白天他们是谦卑的学生,积极的寻求更多的指导,晚上就窝在酒店房间,整理素材,琢磨申报方案。多少次,申报材料被退回,但是仍然怀揣希望,永不气馁,不断跟向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和反映,申报材料也从最开始的十几页,到最后近五万字,实验室的申报书雏形不断形成,逐渐有骨有肉。就是用这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专业的素养,让上级主管部门有了度大转变:从一开始不理解、不支持、不接待,到逐步了解、感兴趣,直至最后高度评价、全力支持。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智慧长江与水电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被湖北省科技厅认定通过,成为长江电力首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也是湖北省首个从事水电能源科学研究的省级企业科研平台。汤正阳作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从0到1”的突破。

黄桂云:三峡坝区珍稀植物的“活地图”

黄桂云,性格坚毅的“女汉子”,几十年如一日奔走于长江两岸这片热土,致力于三峡工程建设后的生态恢复及三峡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研究与保护工作。她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时对她们的殷殷嘱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勇攀科技新高峰。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为了做好工程建设后的生态恢复及濒危珍稀植物的抢救保护,20多年来,黄桂云始终奋战在珍稀植物抢救保护一线。她不畏毒蛇蚊虫,长年在荆棘丛生的深山峡谷科考,用自己的“脚底板”走出了三峡坝区珍稀植物的“活地图”。她克服艰难险阻,在三峡库区从海拔多米的易滑坡山体上成功移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珙桐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全部开花结实,这也创造了一个“神话”。她勤学苦研,锲而不舍进行珍稀植物组培科研攻关,成功培育出18万株特有、珍稀、濒危苗木,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等三峡特有濒危植物的繁殖取得重大成功,并将成功培育的珍稀植物回归到长江两岸。

她用满腔热血和执着坚守,带领科研团队迁地保护三峡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种2.6万余株,受三峡工程建设可能影响的种植物全部得到有效的保护,没有一种植物灭绝,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库区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了长江生态修复。

在她的带领下,植物所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三峡特有、珍稀、濒危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和保育基地,被称为三峡库区珍稀植物“博物馆”,成为长江生态修复的“绿色名片”。黄桂云先后获评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女职工巾帼建功立业标兵”、“荆楚楷模”、“宜昌最美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杜合军:中华鲟的保护人

杜合军,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国长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物种保护技术研究方向负责人。

在中华鲟研究所发展的低谷时期,杜合军出现了。他的到来打破了研究所长期没有科研人员引进的僵局,也是研究所迎来的第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技术人才。即使没有薪酬,杜合军也毫无怨言,毅然决然辞别了远在武汉的家人和年幼的孩子,来到位于宜昌市黄柏河小岛上的中华鲟研究所,开始了“苦行僧”般的科研之旅。

一晃杜合军工作已近十二个年头,在这些岁月中,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黄柏河小岛上的简陋办公室和只有一张床的破旧宿舍中度过。在困苦的环境中,杜合军规划了珍稀鱼类物种保护技术研究方向、先后参与建了黄柏河基地的实验室和申请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组建了珍稀物种保护技术科研团队,申请和开展多项研究课题、历经十个年头设计并建设了位于三峡坝区的一个集保护技术研发、检测和种质资源保存于一体的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实验室。

在这些年,杜合军还先后突破了中华鲟单雌性繁殖技术、建立了中华鲟内窥镜检测技术、突破了中华鲟性别早期鉴定技术,建立了中华鲟遗传管理技术,探明了中华鲟的性别决定机制并完成了中华鲟全基因组的测序等重要科技成果。让他欣慰的是他负责建设的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实验室在年11月份已经投入使用,他创建的中华鲟早期性别鉴定技术已在中华鲟种群管理和增殖放流方面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先后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多项三峡集团科技进步奖,三峡集团杰出员工,最美三峡人,中央企业劳模和农业部旗下水生野生动物分会海昌技术奖等奖励和殊荣。

杜合军始终坚信,个人志向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力和特长,做这个时代最需要的而且自己能做的事情,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现阶段正值长江大保护最好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是长江大保护的主要部分,而珍稀鱼类保护更是保护中的焦点。这也是他多年来积累的知识技术可以很好发挥的好时机,也是他的志趣。即使是十数年苦行僧般的科研历程,他也无怨无悔。

郭亚丽:美丽长江守护者

郭亚丽,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主任,环保科技踏浪人,美丽长江守护者。

作为长江大保护骨干主力央企——三峡集团旗下唯一的设计研究院生态环保方向技术带头人,郭亚丽承担了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工作技术总负责人职责。面对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郭亚丽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拼搏,全面探索创新治理新技术、新标准。

围绕三峡集团近期主要承担的城市污染治理,郭亚丽带领团队全面调查研究长江上、中、下游典型城市污染状况和成因,摸排核心问题,协助三峡集团确立了“以总体规划为龙头”、“厂网河湖岸一体”、“系统治理”的城市治水总体方针;建立了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体系、牵头编制了《长江大保护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导则》等多项企业标准;协助推进了4座先行先试城市治理模式探索;牵头开展了10多项科研项目攻关;牵头长江大保护智慧水务总体技术工作,带领团队编制了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智慧水务总体发展规划,研究开发了第一个城市级智慧水务管控示范系统,开发了系列项目级应用产品,开发了长江流域级水环境综合评估平台。系列探索成果已推广应用至长江沿线近百座城市,为保护长江做出了突出科技贡献。

郭亚丽先后获建上海市职工创新工作室、获评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三峡集团杰出员工、红旗班组等荣誉称号,并于年获评“上海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郭亚丽一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国家和大家在环保科技领域全力拼搏。她常说:保护环境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我热爱这个事业,个人劳累、得失都不算什么,只要环境好了、国家好了、大家的生活好了,这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林毅峰:新时代的追风人

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软件著作权、8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和勘测设计成果奖励、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技术专利授权,还有工程项目中大大小小无数项攻关成果……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毅峰的履历,是由一项项技术成就组成的。

从业近二十年,林毅峰一头扎进工程技术研发,“沉迷”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一项项的技术成就,是他对一道道海上风电技术难题交上的答卷。

年,中国海上风电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年,上海东海大桥兆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启动,这是我国首座,也是亚洲首座海上风电场。国际同行对中国是否能自主完成首个海上风电场勘测设计与建造充满质疑。就在这时,林毅峰接手了这个项目,出任项目设计总工程师。面对中国海上风电技术“无人区”,林毅峰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海上岩土工程勘察、海洋环境条件分析、风电机组载荷计算、风电机组支撑结构及基础选型……无数个难题被这位平凡质朴的工程师一一化解。如今,十年过去了,东海大桥海上风电仍然精密安全地运行着,为千家万户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对中国海上风电行业而言,东海大桥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飞跃,具有里程碑意义。该项目建成以来,荣获了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通过这个项目的历练,摸索出了海上风电勘察设计的路子,填补了我国海上风电勘测设计技术空白,初步奠定了我国海上风电勘测设计技术基础。对从事海上风电勘测设计的工程师们而言,东海大桥项目的成功使他们大大提升了自信心,“以后再做海上风电项目心里就有底了”。

自此之后,一座座海上风电在我国广袤无垠的海岸线上随浪而起,伴潮而生,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洁能源。而林毅峰的设计团队,作为海上风电行业的技术排头兵,依然奋战在设计一线,他们是环渤海冰冻海域的“破冰者”,是江苏流沙海域的“戏沙客”,福建海域风机同场竞技的“指挥家”,是南方台风海域的“阻风人”。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杂志收录情况:《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协、中国图书馆学会(解读科学发展观推荐书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7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