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要关头,红军何以赢得百姓舍命相助读创

强渡大渡河,百姓舍命助

从四川成都向西驶过雅安,汽车便一头扎入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中,天气也开始阴晴不定,变幻莫测,座座雪山在雾气中时隐时现。

年1月,也是这样的冬天,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从贵州遵义进入川南。年8月,红二、红四方面军走出雪山草地离开四川。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境内转战一年零八个月,四川全省69个县市留下了红军将士的英勇足迹。“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历史是整个红军长征史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二级巡视员周锐京说。

冬日的大渡河,水清冽,流湍急。清晨的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渡口,在流水声中显得愈发静谧。记者站在岸边一组红军强渡大渡河群雕前,仿佛置身于当年激烈的战场,听见红军刺破天际的军号声、响彻河谷的枪炮声。

在四川石棉县安顺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前的广场上,两位游客在与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合影。经济日报记者钟华林摄

四渡赤水进入川南的红军,经过巧渡金沙江、围攻会理城、彝海结盟及佯攻大树堡,于年5月24日晚冒着绵绵细雨急行军抵达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

5月的大渡河已进入汛期,河面宽达多米,河水拍打着密布巨大岩石的河床,发出轰隆隆的怒吼声。25日清晨,在刘伯承、聂荣臻亲自指挥下,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率领17名勇士乘坐一只小舟劈波斩浪,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敌阵,成功强渡大渡河,为红军打开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

在这场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战斗中,红军是如何横渡天堑冲出重围的呢?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研究表明,老百姓为红军强渡大渡河提供了重要帮助。

渡河的第一条小船是红军从敌人手中夺得的,第二条小船是百姓从下游找到并拉到渡口处的。之后老百姓又找到了更多的船并帮助红军修好被破坏的船。

红军原计划24日连夜渡河,当地老百姓献计给刘伯承:须得天亮后才能看清水流、旋涡、礁石,否则难以到达对岸;得把船拉到上游一公里的地方,然后借着水流方向,斜划到对岸;还必须由当地熟知水性的船夫摆渡,红军没有在当地渡河的经验,很危险。此外,许多百姓还加入到送红军过渡的船工队伍中,最多时船工达77人,其中有9名船工不幸牺牲。

红军何以赢得众多百姓舍命相助呢?

48岁的当地人张杰在安顺场经营客栈,他曾听老人们讲红军的故事:“国民党军队和土匪到老百姓家里抢粮,而共产党的红军一到就开仓放粮;国民党为坚壁清野,不让红军有渡河的木板,拆毁烧掉了许多老百姓的房子,而红军到安顺场时正在下雨,他们宁可睡在屋檐下也不破门进入没人的百姓家里……许多一开始害怕红军而躲进山里的百姓又返回家中。”

“红军长征之所以能最终取得胜利,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红军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的人民军队,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胡学举说。

飞夺泸定桥,将士奋勇冲

根据形势变化,5月26日,中革军委决定红一方面军兵分两路从大渡河东西两岸向北奔袭,夺取泸定桥,以解决主力红军渡过大渡河的难题。

泸定桥横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是四川西部地区的咽喉要道,也是红一方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泸定桥由13根铁索连接东西两岸而成,9根是底索,上面铺上木板,左右各有两根铁索作扶手。

撤掉桥上木板等待检修的泸定桥。该桥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黄永邦摄

从石棉县安顺场到泸定县泸定桥,如今驱车行驶十分便利,而彼时却只能走羊肠小道翻山越岭,共约里路。红军本来计划用3天时间完成夺桥任务。然而红四团第一天刚走完80里路,第二天即5月28日一早,就突然接到要求他们提前一天完成任务的命令。于是,5月29日清晨,红四团飞奔泸定桥西桥头,创下了一天一夜急行军里的纪录!

硝烟散去的泸定桥,如今既是泸定县城百姓往来大渡河东西两岸的通道,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虽已铺上木板,但人走在桥上时,桥身左右大幅摇摆,难以站立,桥下激流轰鸣,令人惊惧。

在四川石棉县安顺场镇,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利用声光电技术再现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时的场景。经济日报记者钟华林摄

桥中间,一对来旅游的年轻人相互搀扶着缓慢移动。“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飞夺泸定桥’,我印象非常深刻。插图中的泸定桥只剩铁索,底下就是湍流,另一头是枪林弹雨,红军勇士还要穿过熊熊大火才能成功夺桥。今天来到桥边,觉得现场比课文中写得还要凶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年轻人要加倍珍惜。”其中一人对记者说。

面对艰险,英勇的红军从不退缩。战士们人人舍命争先,最终22人组成夺桥突击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扶索持枪,穿过弹雨火海。当天下午4时,突击队成功夺桥,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敌人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彻底破灭。

位于泸定县的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经济日报记者钟华林摄

重走长征路,旧貌换新颜

飞夺泸定桥后,党中央继续北上。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于6月中旬到达懋功(小金县),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随后,党中央制定了北上川陕甘的战略方针,先后翻越梦笔山、鹧鸪山等多座雪山,并三过草地。

“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共10余万人在阿坝境内转战一年零四个月,大都是条件十分艰苦的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红军很好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当地藏羌回汉等各族人民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都十分拥护。”阿坝州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冯佩林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当地支援红军粮食超万斤,各类牲畜20多万头,还有名各族群众参加了红军。

在阿坝州松潘县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内,有一块陈旧的“木板借条”,上面清楚地记录着红军长征时向当地藏族牧民借斤青稞的情况。讲解员秦成勇动情地说,纪律严明是长征胜利的一大法宝。

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的红军长征纪念总碑。经济日报记者钟华林摄

长征胜利80多年来,共产党始终“铭记来路”。如今再走长征路,沿途早已旧貌换新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地区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年初,甘孜、阿坝两个涉藏地区的贫困县(市)、贫困村全部脱贫;年11月,凉山彝族自治州17个县(市)中的最后7个县退出贫困县。至此,那片“彝海结盟”传佳话的彝族地区全部退出贫困县,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图片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的雕塑。经济日报记者钟华林摄

忘记的是名利铭记的是责任

重走红军在四川的长征路,时时让人感动。其中有两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关于强渡大渡河勇士名单。强渡大渡河成功后,红一军团政治部出版的《战士报》对时任红一团一营营长的孙继先进行了采访。他提供了一份跟着自己冲锋陷阵的17人名单,却没有写上自己。所以“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就成了定论,被广为流传。后来,当时的团长杨得志将军专门写文章对此进行了更正。年孙继先逝世时,新华社播发的稿件中指出,孙继先“是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战斗的十八勇士之首”。

另一个是关于缴纳最后一笔党费。年冬,红四方面军在翻越党岭雪山时,一位战士突然发现雪地上露出一只胳膊。走近才看清,被冻僵的手里还握着一本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清楚地写着主人的名字:刘志海,中共党员,年3月入党。大家意识到,这是战友向党交出的最后的党费。担心自己被积雪掩埋不被发现,刘志海才高高地将右手举起来……

在第一个故事里,孙继先冲在最前面,而在名利面前他却选择了忘记;在第二个故事里,刘志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铭记着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忘记的是名利,铭记的是责任。“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身份,时刻树立坚定的信念,在危险面前冲在最前面,这正是我们红军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重要原因。”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二级巡视员周锐京深有感触地说。

红军长征不仅是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长征所铸就的伟大精神,在新时代同样是激励、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宝贵财富。

长征已过去80多年,我们的国家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在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目标任务不同,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事业没有变。前进道路上仍然会充满了风险、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要保持战略定力、善于攻坚克难、勇于夺取胜利。只有这样,才能夺取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再往前就是更有意义的生活”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讲解员夏芸)

在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他劝一位叫晚秋的姑娘去延安时,这样形容共产党的队伍:想一下,你走在一列雄壮的队伍里,迈着大步,高唱着战歌去改变整个中国,那是何等的壮阔。再往前就是更有意义的生活。

我曾沉浸于这段台词之中久久无法自拔,满脑子都在想什么才是“再往前就是更有意义的生活”。

回顾历史,红四团接到“提前一天夺取泸定桥”的命令时,离期限不足一个昼夜,而距离泸定桥还有里。两天的路程必须一天走完,还要突破敌人的堵截,这关系到红军安危的重大任务容不得迟疑。战士们忍住疲劳和饥饿极速前行。

当泸定桥头吹响战斗的冲锋号时,枪声、爆炸声和呐喊声震天动地。22名英雄奋不顾身地冲锋,不顾衣服、帽子着火,一手扶铁索桥栏,一手持枪,踏着铁索冲过泸定桥,一直冲进城里和敌人展开激烈巷战并最终将守城敌军彻底打垮。

从事讲解员工作十多年来,夺桥的细节一次次感动着我。我想,“再往前”,或许战士们并不知道前路还将遭遇什么,但是他们心中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坚信,跟党走、听党指挥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更有意义的生活。

9年,我成为一名党员,从此讲解宣教也不再只是我的工作任务,而是成了我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为讲好红色故事,我多次前往北京、沈阳、杭州等地采访老红军和红军后代,收集整理与长征、与泸定桥有关的人物故事,征集红色文物。

在与夺桥政委杨成武将军后代交流后,我深受鼓舞,并利用假期重走红四团的急行军之路。在这条路上,我找到了雅家埂红军断桥、德威敌军碉堡,就地分析敌我双方战斗布局。

在采访邓华将军后代后,我按照《铁丝沟战斗》一文中邓华将军描述的行军路线,从得妥碉房经凤冈行至石门坎。踏上荒草丛生的石门坎小道,右侧是高耸入云的山脊,左侧是万丈悬崖,我抱着悬崖上凸起的大石包,双手紧紧抓住岩壁上的灌木,慢慢挪移,双膝颤抖,胆战心惊。当荆棘挂破衣衫的时候,我想:红军战士穿着草鞋行走在这样的山路上是何等坎坷。从此以后,长征路上的高山险关更加立体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讲解也变得丰满、更富有吸引力了。

如今的我,行走在摇摇晃晃的泸定桥上,触摸着冰凉的铁索,似乎能够真切感触到这段历史的脉络与温度,作为一名宣教一线的少数民族讲解员,越讲述历史越珍惜当下,越感受历史越憧憬未来,越贴近历史越心怀感恩。

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帮助人们不忘历史,传承革命精神。这就是我最有意义的生活。

留言簿

四川游客钟桦:在纪念馆观看《红军飞夺泸定桥》油画时,我想,真实的场景比这凶险万倍!因为本人走在有木板的桥上根本不敢看桥两边和桥下,红军战士英勇无比!

江苏南京游客李明义:不去泸定桥,你永远不了解桥下的大渡河有多么湍急!我特意去看了一下,感受到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是多么不易。建议大家去看一下实景,再去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了解一下,再看看如今的泸定桥旁,青山绿水多么迷人。

陕西西安游客张文丽:红军精神万代传。知道过去,展望未来,继承先烈遗志。

广东高校教师王慧:要让更多人明史颂史,赞美英雄。四川,好样的!红军,好样的!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钟华林刘畅)

审读:孙世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3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