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华星记者要有工匠精神,好新闻是跑出来的
有人说记者是奔波在时光洪流里的无冕之王,也有人说记者是百姓温情记录者和传递者,11月8日,将迎来全国第22个记者节,这一次,让我们聚焦记者,听记者声音,讲记者故事。
“到现在我依旧记得20多年前作为一名通讯员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丽江县台时的那份欣喜,现在哪怕做记者做了21年,我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够上省台、上央视的心情就跟当时20岁的自己期待自己的作品可以被县台采用心情是一样的,从来没有变过,也就是这份期待让我时刻保持对新闻的热爱。”从乡村通讯员到一名记者,为了这份热爱,和华星努力了20多年,也让这份热爱延续了20多年。一半生活,一半梦想,当梦想可以支撑生活的时候,生活就绽放出了最美丽的花。
而这朵美丽的花,是在和华星20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奔跑中浇灌起来的,追求吃苦、奉献的他坚信“好新闻是跑出来的”,于是他奔跑在玉龙县的村村寨寨,幸运的是他不仅跑出了一条条好新闻,也跑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更追逐了自己的新闻梦。
在和华星的眼中,新闻可以在田间地头,也可以在整洁的会议厅里,只要肯跑、肯吃苦、善于发现,新闻就在你的身边。年,和华星作为丽江县广播电视局下派巨甸镇广播电视服务站的工作人员。20岁的他对新闻还没有太多的认识,只知道看到服务站里那台笨重的摄像机就忍不住想研究一下,于是,在巨甸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很多人都会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牛仔裤裤包里总是塞满电池,露出半截,扛着一台摄像机在现场录像。
“当时的那台摄像机电池很不耐用,有时候录完村子里面的一场晚会,电池都要用好几块。但也就是这台不耐用的摄像机让我对新闻、记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在回想起来依旧会怀念那段时光。”后来,和华星的录制的晚会视频被丽江县台采用,老百姓在电视里看到自己都格外欣喜,而令和华星欣喜的是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电视上面,为了这一刻,他一个“门外汉”整日和摄像机在一起,毕竟,对于文秘与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他来说,新闻是陌生的,但新闻却令他深深沉迷其中。
如今,从昔日的“门外汉”到今日的资深记者,曾经大大小小的采访勾勒出和华星五彩斑斓的职业生涯,但总有那么一些记忆,刻在脑子里,无法抹去。比如年太安乡的火灾,比如年11月的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泄流洪灾。
年,和华星临时接到采访任务,太安乡一地突发火灾需要去现场跟踪报道。“当时,自己是和家人去走完亲戚坐公交车回家的路上。听到火灾2岁的孩子哇哇大哭说着‘爸爸别去’,当时心里不是滋味”。
到达现场完成采访后,因天黑的原因,和华星只能住在村里。“很多扑火的人就那样睡在地上,主人家有一张光板床,又饿又困我就睡着了,等我醒来有人给我盖了一床被子,旁边放了一个枕头。”一床被子、一个枕头温暖了当时的和华星,也温暖了他的新闻梦,或许就是这些细小的点点滴滴,让他更加追求“脚下有泥,报道有温度”。
年11月,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洪峰过境,和华星也是在现场报道的记者之一。“当时我和一名同事第一时间和市台的记者一起赶到了现场,当时整个现场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很多人都在忙着走村入户开展群众疏散工作,而我和同事更多的是想在第一时间记录下当时的画面。当时整个巨甸都处于停电的状态,我和同事开车灯照明完成了拍摄。无人机、手机、摄像机......我们用了当时可以尝试的所有方法去记录,完成采访报道。”和华星告诉自己。
后来,完成洪峰过境的报道后,和华星和同事们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