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一周好图编辑点评202238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碰碰词儿工作室

“人民日报一周好图+编辑点评”来啦!赏好图,看门道,带您外行秒变内行。这些照片好在哪里?又怎样与版面文字报道相得益彰?听听人民日报夜班编辑的专业分享。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盾构贯通

10月29日上午,随着“粤海42号”掘进机在广东东莞大岭山破岩而出,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48条盾构隧洞宣告全部贯通,工程建设转入全面内衬阶段。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务院部署加快建设的全国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广东省“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全长公里,总投资约亿元,设计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建成后将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图为10月27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施工现场。

贺林平容杰成摄影报道

刊于《人民日报》.10.31第8版

夜班编辑:

对称的构图,明暗的过渡,让这张照片极具张力。沿着隧洞深入,光线由暗变亮,画面中心的人物主体逐渐显现,读者的目光也随之聚焦到这群建设工人身上。透过这条悠长的隧洞,我们可以感受到建设工人数年如一日奋战一线的坚守,更能体会到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的来之不易。

——经济版韩春瑶

古辣香米丰收

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古辣香米即将丰收。近年来,宾阳县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各村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图为一列动车飞驰在金色的稻浪上。

彭寰摄

刊于《人民日报》.11.1第15版

夜班编辑:

秋日稻香浓,青山不负人。照片构图整齐,秩序井然。图片底部约三分之一,广袤的稻田铺展开来,飞驰而过的列车与稻田阡陌横向平行,车头即将驶出画面,高速快门定格瞬间,动感十足。图片上部三分之二,在朦胧云气中,由远及近的山脉参差起伏、逐渐清晰,山脉上的风电机组纵向平行,错落有致,层次感强。由现代农业技术助力的古辣香米稻田,到风驰云走的动车,再到远山上绿色风电机组,色调和谐,主题统一,一幅工农业共同发展的现代化图景跃然纸上。

——政治版宋朝军

金秋梯田

日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车道镇梁峁间,阳光照在民居、梯田和乡村公路上,展现出一幅迷人的金秋画卷。

王启宁摄

刊于《人民日报》.11.6第4版

夜班编辑:

蜿蜒起伏,阡陌纵横。秋收后,在阳光的照耀下,片片梯田如同一个大地“调色盘”,光影明暗交织,色调五彩斑斓。梯田间,一条乡村公路蜿蜒其中,让画面更增添了几分灵动。近年来,当地在梁峁坡地兴修梯田,持续改善农业生产耕作条件与生态环境,让一幅幅多彩的乡村田园美景图,成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生动写照。

——要闻四版郭玥

白鹤滩水电站10号机组投入运行

11月5日,白鹤滩水电站10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该水电站投产发电的第十五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目前,水电站进入全面投产发电的最后冲刺阶段。

闫科任摄

刊于《人民日报》.11.7第1版

夜班编辑:

图片色彩层次分明、构图对称工整、景物协调搭配、动静对比鲜明,既展青山碧水之幽美俊秀,又显白鹤滩水电站的雄伟壮观。金沙江水曲折回环、蜿蜒而下,两岸青山连绵不绝、隔江对望,由远及近,雾气尽散、江水渐宽,横于江上的,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宽阔的江面陡然收窄,雄峻的山峰映入眼前,幽静的江水经水电站后似飞瀑般倾泻而下,水汽缭绕,视觉冲击力十足。

——要闻一版常晋

龙门大桥

广西钦州市龙门大桥,是广西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项目路线全长7.公里,其中桥梁总长米。

龙门大桥预计年竣工通车,对加快建成北部湾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11月8日,龙门大桥建设现场。

何华文摄

刊于《人民日报》.11.10第1版

夜班编辑:

图片使用广角镜头俯拍,明朗的澄澈碧空、直耸的龙门大桥、无边的瓦蓝海水、散布的滩涂绿地等都尽收眼底,美不胜收。图中景物多而不乱,大桥自城市经滩涂向海中延伸,宽广的海面仿佛也随连片的蚝排向大桥收拢,目光聚于一处,主体突出、焦点鲜明、景色相宜。

——要闻一版常晋

逐梦高空扮靓城市

米,86层楼——广西南宁市,人来人往的繁华商业区,号称广西第一高楼的玻璃外墙,在阳光下光洁夺目。图为工人们正在进行高空作业。

除了高楼外墙清洗,姜崇启和团队还做漏水维修、玻璃更换、刷漆翻新……“高空蜘蛛人”“高楼美容师”,业内同行常常这样介绍自己的职业。

赖建摄

刊于《人民日报》.11.11第7版

夜班编辑:

景别分明,层次递进,主题突出。画面中高空作业者置身半空中,几条绳索与吊篮就是他们的依靠,远处地面上的高楼大厦都显得十分渺小,反衬出作业的高度之高、难度之大。作为“城市的美容师”,主人公逐梦高空、扮靓城市的信念感,平凡又动人。

——要闻七版张伟昊

校园舞狮文化传承

中国传媒大学体育馆内,同学们在舞龙舞狮专项体育课上练习舞狮动作。为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中国传媒大学从二〇二一年起常设舞龙舞狮专项体育课,传承、发扬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一经推出,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人民日报记者伊霄摄

刊于《人民日报》.11.12第5版

夜班编辑:

照片拥有较强的纪实性,构图平稳工整、色彩鲜明生动。画面中央,明亮的场地与色彩鲜艳的舞狮吸引眼球,舞狮姿态错落有致,人物动作和谐自然,细节表情活力洋溢。整体画面阳光活泼,反映了传统体育项目在当代大学课堂中的勃勃生机,以及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焕发的生命力。

——体育版李铁林

本期统筹:卢涛、娄霄霄、赵忆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76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