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四渡赤水quot究竟有多
年我军战略转移,但在国民党围追堵截下我军士兵损失惨重,我军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核心,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之后,我党才逐渐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会议结束后,我军依旧没有冲出国民党的包围圈,国民党不仅召集了数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军,还装备了飞机和大炮用来追堵我军士兵,当时毛泽东果断下令四渡赤水,这个战术成功扰乱了国民党高层的指挥,当时他们完全不知道我军的意图是什么,这也为我军撤出国民党包围圈赢得了时间。
我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是在遵义会议之后,当时我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团体,但是当时我军局势依旧十分严峻,国民党追击在我军后方,我军高层决定向国民党防守较弱的西面突围,然后渡过长江与其他红军汇合。
但是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国民党部队军队反应过来直接与我军展开了拉锯战,我军本就处于较弱势的地位,如果国民党军队成功把我军拖住,那么他们就能马上集结士兵围剿我军,当时局势已经危急到十大元帅中的四位亲自指挥士兵作战。
我军士兵英勇与国民党士兵交战,最终我军士兵被堵在一个狭长的河谷地带,这个河谷就在赤水河附近,这也意味着我军没有北渡长江与其他部队汇合的机会,毛泽东下令让士兵渡过赤水河。
这个命令是一种无奈之举,当时国民党军队也在赤水河对岸布下军队准备围杀我军士兵,但是我军如果被困在河谷地区就难以招架源源不断的国民党士兵,在这场战斗中我军士兵损伤比例特别大,最终我军还是成功突围。
这时我军又面临如何逃出国民党保卫圈的问题,当时的路线是前往云南再渡长江,在我军前往云南的必经之路上,国民党派出了三个实力强劲的旅阻拦我军。这三个旅是张渡的部队,面对国民党越来越小的包围圈,毛泽东决定带领士兵先回到包围圈,然后再等待机会突围。
敌人也认为我军会去云南,于是调集士兵前往云南地区提前准备,这样一来贵州地区防守又空虚下来,我军乘机回到了贵州并重新占领了遵义,并歼灭了几个团的国民党士兵。
毛泽东十分有先见之明地号召士兵多建造船阀,这也为我军三渡,四渡赤水做好准备,我军二渡赤水为我军争取了时间休整,但是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国民党将领很快就反应过来并带着大军奔赴贵州,摆在我军面前的难题依旧是突围,可以说多次渡赤水只是为了我军能顺利突围。
我军将领就地商议突围的方向以及突围的地区,在会议上大多数将领提议进攻打鼓新场,首先打鼓新场的守军将领王家烈被我军多次打败,进攻打鼓新场的成功率非常高,再加上这个地方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当地粮食充足,可以让我军的粮食得到补充。
客观来说打鼓新场这个地方围墙很厚,即使守军将领王家烈再无能也能损耗掉我军很大一部分实力,当时我军也没有大型攻城设备,红军人员也不多,毛泽东在了解完这些之后明确表示反对。
毛泽东认为打鼓新场这个地方非常特殊,先后左右都有重兵把守,如果我军进攻打鼓新场那么一定会受到打鼓新场附近的国民党军队围攻,况且王家烈已经在我军身上多次吃亏,一定会多加防守,这也为我军进攻打鼓新场增加难度。
随后毛泽东提出要进攻鼓新场旁边的周浑元的部队,要知道周浑元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士兵装备和后勤都有国民党全力支持,这也让周浑元部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我军曾经前两次度过赤水河都在周浑元手中吃过大亏。
周浑元明面上的实力的确很强,但是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国民党嫡系与地方军队的矛盾,毛泽东认为如果我军进攻周浑元的部队,旁边的地方军并不会前来支援周浑元,即便周浑元没有援军,我军在当时也可能很难战胜周浑元的部队。
这时毛泽东说出了自己的考虑,一方面如果我军战胜了周浑元的部队就可以继续战略转移,另一方面如果我军没有战胜周浑元的部队,我军也可以靠二渡赤水河做的小船撤退,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出色的军事才能。
我军为了进攻周浑元部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周浑元部队确实不凡,我军拼尽全力也没能歼灭周浑元部队,随后我军果断渡河。我军进攻周浑元部队让国民党军队非常诧异,这也让周浑元部队不敢盲目进攻我军,没有了国民党嫡系的追击,当地的地方军也不敢进攻我军。
我军巧妙地利用国民党嫡系军队与敌方军队的间隙化解了国民党的包围圈,随后我军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士兵造声势误导敌人,另一路士兵由我军主要领导人负责指挥,这支部队非常低调,我军的战术起到了出色作用,国民党主力都被吸引到别的地方。
当时国民党认为我军主力都在另一个方向,我军趁着这个机会四渡赤水河回到了贵州地区,我军一到贵州地区立刻进攻当地守军,蒋介石也发现我军主力又回到了贵州地区,但是贵州地区守军非常少,国民党主力都去追击另一只我军部队去了。
结语:蒋介石赶紧派遣离贵州最近的云南驻军,这支部队就是孙渡的部队。前面说到孙渡的部队是阻挡我军进入云南的巨大阻碍,我军多次渡过赤水河也是为了把孙渡引出来,在孙渡的部队被调往贵州之后,我军也顺利召集部队渡过赤水河然后进入云南,最终渡过金沙江与主力部队成功汇合。
毛主席指挥我军巧妙地多次渡过赤水一方面展现敏锐的军事洞察力,另一方面则是对时局的正确把握,从毛主席决定进攻周浑元部队就足以说明毛主席军事眼光非常独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