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最绚丽的红一曲悲壮史诗一部血肉
如果说长征是震惊寰宇的壮举,那么,红军突破湘江战役,便是这一壮举中令人瞩目的巨大红色惊叹号,它因惨烈、悲壮和辉煌而格外令人刻骨铭心。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极其壮烈的一仗,也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仗。
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在先后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抵湘江边。国民党军又在此布设第四道封锁线,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突破湘江封锁线,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数万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史诗。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战。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连同前三次突破封锁线)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包括非战斗减员)。以3万人的伤亡才得以突出重围,三万将士血染湘江,从此,当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血的教训使红军指战员认清了“左”倾路线的危害,为随后召开的遵义会议在组织上、思想上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持续对湘江战役纪念设施、遗址遗存进行抢救性保护,修缮纪念塔、纪念碑、纪念馆,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大力推动红色基因传承。碑园坐落于兴安县城西南1千米的狮子山,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
群雕为灰白花岗岩雕凿,长46米,高11米,由四个巨型头像和五组浮雕组成,四个头像分别是:少年、妇女、青年、老人,它代表着当年红军的构成:寓意男女老少一起闹革命的主题思想。五组浮雕分别为“救星”“送别”“远征”“激战”和“永生”。为全国革命理纪念碑园之最,它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的壮烈情景;主碑高34米,耸立于狮子山顶,上部为三支直插篮天的步枪造型,象征着“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下部为圆拱型碑亭。
突破湘江纪念碑,它高34米,寓意湘江战役发生时间年。纪念碑由三支直插云霄的步枪造型构成,体现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思想。纪念碑基座为圆拱形,象征着湘江战役牺牲的数万红军烈士英灵长眠的陵墓。主碑的门楣上,镌刻着聂荣臻元帅题写的“纪念突破湘江”六个大字。碑座四周镌刻着毛泽东长征时期的诗词六首。碑座的三个红军雕塑,右边的是威武的男红军;左边的是身背药箱的女红军;背面是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战士。
主碑和群雕由一线四折共级的大型台阶连接,陡峭的台阶寓意着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封锁线的曲折过程。
纪念馆位于狮子山北山脚,主体造型为战火硝烟下红军的八角帽,外墙体主基调为红色,体现当年中央红军浴血奋战、血染疆场的悲壮历史。总投资多万元,用地面积共计平方米,纪念馆建筑面积平方米。陈展面积多平方米,展线长度多米,分为序厅和“苏区风云”“兵临湘江”“突破湘江”“历史选择”“精神永存”五部分。
碑园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批“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著名百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全国国防教育基地;成为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区,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平台。
没有红军突破湘江的成功,就不会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以及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湘江战役是一场中央红军浴火涅槃的战役,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战役。渡过湘江之后,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更加坚定的政党、一支坚韧无比、更加强大的中国工农革命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吴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