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篇章中汲取前行力量掌上春城

开栏语: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今日起,昆明日报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专栏,通过记者的笔和镜头,走进历史深处,走进奋斗一线,生动讲述老故事、深入挖掘新故事,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分享昆明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新举措、新成效,展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在昆明这片红色热土上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激励和动员全市人民凝聚磅礴力量,奋进新征程,为昆明奋力开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凝聚强大精神合力。

昆明,除了是一座四季花开不断的“春城”,更是一块红色热土。

年11月7日,昆明节孝巷的一处民宅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云南特别支部,自那以后,共产主义事业在云岭大地上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年5月,中央红军3万多人从禄劝皎平渡、洪门渡、鲁车渡和东川树桔渡渡过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追堵拦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红军当年在长征途中播下的革命种子,在金沙江畔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如今成为脱贫攻坚这场新时代“长征”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西南联大学生为主体力量的“一二·一”运动掀起了国内反内战、争民主的高潮,被誉为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继“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如今,薪火相传的联大精神,也成为昆明奋力开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的强大内生动力……

1月20日,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昆启动。1月20日—23日,省委宣传部组织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新华社云南分社等中央驻滇、省级、市级媒体记者深入实地探访西南联大博物馆、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禄劝县皎平渡、普渡河铁索桥等云南党史上重大事件发生地、重要遗址遗迹。

峥嵘岁月

昆明节孝巷39号·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

革命星火从这个小院燃遍云岭大地

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

时光的表盘上,总有一些耀眼的时刻,标注着历史的进程。

“节孝巷”,光是听名字,就镌刻满了时光印记,它位于五华山左侧,起自平政街,呈斜坡状蜿蜒伸向青年路。从车水马龙的青年路进入这条悠长而又寂静的小巷时,这条藏身林立高楼之间、铺着青石板的静谧小巷,就像是一个能让你穿越时空的“月光宝盒”。

推开节孝巷39号这个典型“一颗印”建筑的大门,便走入了一段令人震撼的历史。

外表看上去,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四合院民居:坐北朝南,青瓦白墙,占地面积仅有平方米。但就是在这里,95年前的至暗时刻,云南革命火种在这里点燃。年11月7日晚上,经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批准,李鑫、周霄、吴澄、黄丽生、杨静珊等人在节孝巷55号周霄家中秘密聚会,召开了第一次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共云南特别支部”。由于周霄家宅院住户过多,不宜开展活动,特支机关从节孝巷55号搬迁到节孝巷39号——共产党员黄丽生家中。节孝巷55号宅院后来在日本侵略军飞机的轰炸中损毁,而节孝巷39号历经风雨沧桑,一直保存至今。

“云南特别支部成立后,就立即以战斗的姿态,在云南政治舞台上展露身手,翻开了云南革命斗争的新篇章。”省委党史研究室一级研究员陈祖英介绍。云南特别支部建立后,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如汹涌澎湃的激流,冲击着封建军阀统治,掀起了云南大革命的高潮。年2月6日,云南特别支部利用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促成云南四镇守使兵谏唐继尧,推翻了唐继尧在云南长达14年的军阀统治。

年2月,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在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部宣传科长的王德三等一批共产党员来到昆明,加强云南党组织的力量。年3月1日,在中共云南特别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由王德三担任特委书记。吴澄、李鑫等任委员。年1月,经党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共云南省委,王德三当选为省委书记,成为首任云南省委书记。

如今,在节孝巷39号宅院内,第一任云南省委书记王德三的铜像以及李国柱、吴澄、杨静珊、李鑫、周霄、黄丽生等革命先烈的相片、遗物、事迹,在旧址讲解员的口中又栩栩如生地回到我们身边。

这些革命志士为了党的革命事业,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一位党组织书记吴澄、第一位团组织书记李国柱、第一位省委书记王德三……他们为云南的革命斗争英勇牺牲,我们云南的早期领导人无一叛党、无一投敌、无一汉奸!”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编一处处长、机关党支部副书记董杨介绍。

感悟初心

禄劝皎平渡

巧渡金沙江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即便是交通便捷的今天,要去趟皎平渡,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昆明出发,要经过4个多小时车程,才能抵达皎平渡镇。而从镇上前往金沙江边的皎平渡渡口,还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山路,弯急坡陡,公路就挂在悬崖边。难以想象,面对一不小心就会滚落下去的悬崖峭壁,红军先遣队是如何做到一天行军近里,并在到达目的地后迅速投入战斗的。

但“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年4月29日,中央红军自寻甸柯渡出发,从禄劝境内分三路,直插金沙江。5月3日至5月9日,红一方面军3万多人,靠6只木船,在当地37位船工7天7夜的奋力摆渡下,从皎平渡口全部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围歼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过了桥就是四川,自古时候起,皎平渡口就是云南、四川来往的一个重要渡口,盐巴、粮食都要经茶马古道靠这里的渡船拉进运出。”站在皎平渡大桥上,皎平村支书毛洪银说:“当地群众没见过那么大场面的渡河,更没见过那么有纪律的渡河。”红军渡江的那些故事,是毛洪银从老船工那里听来的。当先遣部队到达江边时,已近午夜,经过与敌人的一番交火,先遣部队成功控制了渡口两岸,又发动当地百姓找来了7条木船,其中有一条已破烂,实际能用的只有6条。后来,在船工张朝寿的发动下,其他36位船工加入渡江队伍。在后有追兵且船少人多的形势下,为了快速安全渡江,临时设立的渡河司令部制定了严格的“渡河守则”。“纪律非常严,每次多渡一人不行,少渡一人也不行。一艘船上3个船工,渡30个人,几天几夜,歇人不歇船。红军渡江,给船工工钱,还把肉省下来给船工吃。”老船工张朝寿曾回忆说。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游客观看红军争渡普渡河铁索桥的油画。

年,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再次经过禄劝。“红军长征途中两次经过禄劝,共行经14个乡镇,65个村委会,个自然村,住过84个村寨,历时12天,行程华里,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传承。上世纪70年代,县委组织力量开始征集红军长征资料,至3年征集到红军文物44件,歌曲17首,民谣5首,壁画2幅,标语8条,故事30个;查明红军牺牲遗址37处,红军在禄劝县境内牺牲人数为人,共有41名禄劝儿女参加了红军。”禄劝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迎春介绍。

“行军途中,红军在禄劝打击镇压贪官污吏,没收地主财物救济贫苦百姓;积极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号召人们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所到之处严格遵守革命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公平买卖,损坏东西赔偿,借东西归还,使广大贫苦人民更加信任和爱戴、拥护红军。在红军言行的感召下,大多数跑到山林里躲藏的百姓都返回了家园,很多人为红军带路、搬运物资,煮饭送水、挖战壕,很多禄劝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救治掉队的红军伤员,在长期相依为命的日子里,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李迎春介绍。

毛洪银讲述当年红军皎平渡渡江故事。

普渡河铁索桥。

“红军两次转战昆明,向昆明地区的汉、回、彝、傣、苗等各族人民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张,在昆明各族人民心目中谱写了永不褪色的宣言书,成为后世弦歌不辍的宣传队,在边疆各族人民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对昆明和云南的革命斗争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董杨介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红军长征胜利已经过去80多年,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要永远保持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永远保持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全面实现小康、谱写好中国梦的新长征。”董杨站在普渡河边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前表示。

如今,在皎平渡镇,人均收入由5年前的不足元提升至1万多元,在各项帮扶措施的帮助下,当地贫困群众也从土坯房中搬进了人畜分离的小洋楼,产业发展有了基础,日子越来越“甜”。

薪火传承

一二一大街号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

“一二·一”运动掀起反内战、争民主高潮

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至关重要。

陈寅恪、冯友兰、陈岱孙、闻一多、华罗庚、费孝通、吴宓、陈省身、曾昭抡、杨振宁、李政道……这些名字,与一所办学仅8年的大学紧紧相连。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抗战的炮火中被迫南迁,先是南下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先后约有人在这里就读,不少人后来都成为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在书写中国教育史的奇迹之外,西南联大也是大后方的一个重要“民主堡垒”。年1月6日,联大学生发起“倒孔”运动,打破了“皖南事变”后国统区的沉寂局面。年起,中共联大地下党组织和进步社团组织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爱国民主运动。“联大地下党组织先后由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和中共云南省工委直接领导,共有党的基层组织6个,在校学习和工作过的中共地下党员先后有人。年前后,联大的党员有83人,占当时云南地下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会长、云南西南联大研究会副会长吴宝璋介绍。

西南联大博物馆。

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西南联大师生为主体力量的“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掀起了反内战、争民主的高潮,被誉为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继“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不要摇摇摆摆,闲闲散散吃米线、坐茶馆,你想一想,我们罢课为了反内战呐!我们罢课为了民主呀!同学们,快来这里找工作,争得了民主,换得了和平,从今以后安安稳稳、幸幸福福,读书享太平!”丁静今年92岁了,虽然耳朵有些背,但当她重返西南联大旧址,在“民主草坪”不远处唱起《罢课歌》时,仍字字铿锵。

丁静从小就接受革命熏陶:父亲柯仲平年入党,母亲丁月秋积极协助党开展地下工作,丁静本人10岁时就在重庆参加著名爱国组织“孩子剧团”。

年“一二·一”运动爆发时,在云大附中就读的丁静积极投身其中。她仍能清晰地记得那年11月25日晚,联大新校舍草坪前的那场反对内战的晚会:“伍启元、费孝通、潘大逵等教授都来了,大家从社会、政治、经济等角度来表达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观点。在晚会进行当中,当局采取掐断电线、鸣枪、放炮等拙劣方式试图阻挠,但晚会照常举行,最后在反内战歌声中胜利结束。而当局的手段也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次日凌晨,联大民主墙、图书馆四周墙上,贴满了学生连夜赶制的抗议书、呼吁书与罢课倡议书。我们唱起了罢课歌。”

次日,昆明3万名学生举行罢课,抗议军警破坏晚会的暴行,要求取消禁止自由集会的禁令,反对内战,呼吁美军撤离中国。声势浩大的罢课斗争使反动派惊慌失措,他们立即部署力量进行镇压。12月1日,国民党军政部所属第二军官总队和特务暴徒数百人,围攻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毒打学生,并投掷手榴弹,炸死西南联大学生李鲁连、潘琰和昆华工校学生荀继中、南青中学教师于再4人,60余名学生被打伤,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昆明惨案。

回想起当年为了民主、为了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烈士,丁静几度哽咽。

“‘一二·一’昆明惨案发生后,中共云南省工委领导全市各大学、中学师生英勇抗争,全国各地也奋起声援,由此,以学生为主、社会各阶层参与的爱国民主运动席卷了整个国统区。”吴宝璋介绍。

研究西南联大历史多年,吴宝璋将西南联大纪念碑文中的“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刻在了心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就要继承好、发扬好西南联大优良传统,让青年学子把西南联大的精神与价值传承下去。”他说。

如今,西南联大的“新校舍”在历经岁月风霜后也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师范大学一直注重加强对西南联大旧址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新建成的西南联大博物馆于年10月开放。博物馆有馆藏实物10余件,历史图片余张,相关书籍及档案资料万余份,是目前全国有关西南联大及“一二·一”运动历史图片实物资料展示最多、最集中的展馆。

云南师范大学全体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坚定不移紧盯高质量发展,聚焦主责主业,将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全校思政课,书写了一张张振奋人心的“时代答卷”。

“作为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播者,我们一定把西南联大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让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说。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丹丹摄影:赵伟

责编:农天琴实习编辑:莫开井

编审:周晓雪

终审:李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