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溜索川网现场直击四川最后一座溜索
新建成的金沙江大桥
新建成的金沙江大桥
四川新闻网凉山9月1日讯(记者戴璐岭摄影报道)“去云南咯!好开心哦!……”今日上午10时,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的金沙江边一阵阵的鞭炮声、欢笑声、呼喊声,让江边好不热闹。在这里,一座新修的水泥大桥横跨在金沙江上,一头连接着云南省巧家县东坪镇,一头则是四川省凉山州境内。
原来,由于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距离云南只有“一江之隔”,大部分的村民家中都有亲人在云南省。然而,由于隔着金沙江,村民们出行就必须依赖“溜索”才能到达对岸省亲,或者绕很远的山路。
今日上午,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一村“溜索改桥”项目正式建成完工。村民们再也不用坐着危险的溜索,仅仅只需要几分钟,便能从四川到达云南,大大节省了时间,并且保障了出行安全。这让当地的老百姓们乐坏了!
村民布史色格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以前绕路到云南至少要半小时以上。
布史色格:桥修好了我可以把我的花椒卖去更远的地方
原来的溜索长什么样?对坪镇村民布史色格给记者描述起了老“溜索”的长相。“就是在这个金沙江上有4条铁索挂着,然后上面像是一个铁栅栏一样的盒子,从桥的这头滑到桥的那头……”不过,这个溜索却让这个27岁的年轻壮小伙都十分害怕,“我只坐过两三次,太吓人了,风一吹整个链条都在晃,后来我就宁愿绕路去云南了。”
为了把自己种的花椒卖去更远的地方,布史色格经常要往返于四川、云南两地,路变成了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明明只隔了一条河,但是过不去,绕路成本就要增加好多。”今日上午,听说家旁边的“溜索改桥”终于要建成通车了,布史色格起了一个大早,就为了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太开心了,以后去云南只需要几分钟,我的花椒可以卖的更远了!”说完,布史色格变还拉着记者去大桥旁,“来帮我照个相,我要跟大桥合照!”
村民们高兴的见证大桥建成。
张菊:只需要过个桥就可以带着孩子回娘家
跟布史色格一样起了个大早的,还有今年30岁的张菊。她带着自己2岁的孩子,早早的便守在了大桥边上,等在这建成完工的那一瞬间。
新的大桥长什么样子?张菊在桥头上打望着,一座全长.9米,宽10.5米的水泥大桥横跨在金沙江上。北岸接金阳县对坪一村,也就是张菊现在的家,南岸接的是张菊的娘家——云南省巧家县东坪镇二台坪子。
张菊笑着告诉记者,自己是云南人,嫁到了四川来,但是两个家之间其实相隔并不远,只有一条江的距离。“你看嘛,河那边,就是我娘家。”张菊给记者指了指河对岸的房子。“我小时候,外婆是四川的,我跟着我妈妈要回娘家就要坐溜索,那个溜索真的是很吓人啊,我害怕的不得了。”所以,虽然距离很近,但是张菊并不经常乘坐溜索,宁愿绕远路。
不过,让张菊开心的是,自己的儿子不用再坐溜索过江了。“以后真的是太方便了,随时想回娘家就可以回去了。”
天堑变通途,蜀道不再难。如今,安全便捷的桥梁取代了溜索,不仅保障了当地百姓的出行安全,还对提高彝族贫困地区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上万名村民直接受益,上千名孩子告别了溜索渡金沙江的惊险上学路,川滇两岸彻底结束“溜索时代”。同时,随着凉山州金阳和布拖两座特大桥与正在建设的宜攀高速公路对接,将极大改变这一区域内川滇两省金沙江两岸上万名群众的出行方式。
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的老溜索。
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的老溜索。
别了溜索:77座“溜索改桥”全部建成四川告别溜索时代
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一村“溜索改桥”项目,不仅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整个四川来说,也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历史性节点。它的建设完工,标志着四川省77座“溜索改桥”全部建成,标志着四川省全面结束“溜索时代”。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溜索改桥”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交通出行条件,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边远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77座“溜索改桥”的全面建成,结束了四川省个村、近三万户、十几万群众仅靠溜索出行的历史,改变了整个村落的生活出行方式,边远地区交通环境明显改观,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同时,项目所在地农村公路通达率和通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区域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农村交通实现跨越发展。
与此同时,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有了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四川省甘孜、凉山、阿坝、绵阳等边远地区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猕猴桃、牦牛等种养业发展基础较好。“溜索改桥”项目的全面建成,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方便了沿线农副产品运输,极大的节省运输时间,降低农副产品运输成本,农民群众得到直接受益。同时,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力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了边远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伐。
此外,贫困地区文明进程得到有力推动。“溜索改桥”的建成,不仅有效解决了两岸群众安全出行难题,也拉近了地域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山区群众更快更直接地接触新事物、新理念,共享社会进步带来的物质、文化成果,推动物质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部分图片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