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天津党务通
年10月起,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历时两年多,红军浴血奋战,爬雪山、过草地、战湘江、渡金沙、过渡河,辗转数万里长征路。终于在年10月,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艰难险阻,在会宁和将台堡实现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荣珍说。
长征中的著名战役——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两岸群山绵延,险滩密布,水流湍急。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石达开率领的数万大军,在大渡河畔安顺场渡口陷入清军重围而全军覆没。
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地区。蒋介石妄图凭借大渡河天险,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严令“追剿”军各部向大渡河南岸安顺场急进。为抢在国民党“追剿”军赶到之前渡过大渡河,中央红军决定实施强渡。
当时,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担负了光荣的先遣任务。军委特派刘伯承、聂荣臻两同志分别担任先遣司令和政委,并把军团的工兵连、炮兵连配属一团指挥。当接到上级强渡大渡河的任务时,部队立刻从离大渡河一百六十多里路的一个庄子里,冒雨出发了。
经过一天一夜冒雨行军,部队在一个山坡上停下来。这里离安顺场只十多里路,大渡河“哗哗”的水声都可以听到。一百四十多里路的急行军强度极大,战士们一停下来倒头就睡着了。这时已是夜间十点多钟,担任团长的杨得志急忙找来几个老乡了解情况。前面的安顺场是个近百户人家的小市镇。敌人为防我军渡河,经常有两个连在这里防守。所有的船只都已被抢走、毁坏,只留一只船供他们过往使用。安顺场对岸驻有敌人一个团(团的主力在渡口下游十五里处),上游的泸定城驻有三个“骨干团”,下游有两个团,要渡过大渡河,必须首先强占安顺场,夺取船只。情况刚了解清楚,指挥部便来了命令:连夜偷袭安顺场守敌,夺取船只,强渡过河。
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
刘伯承司令和聂荣臻政委特别指示道:“这次渡河,关乎着数万红军的生命!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任务,为全军打开一条胜利的道路!”“我们不是石达开,我们是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我们的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突不破的天险。我们一定要在大渡河上,为中国革命史写下光辉的一页。”看完命令,团政委黎林同志坚决地表示。战士们从梦中被叫醒,冒着毛毛细雨,摸黑继续前进了。根据分工,黎政委带领二营至安顺场渡口下游佯攻,以便吸引对岸敌方一个团的主力;团长杨得志带一营先夺取安顺场,然后强渡;三营担任后卫,留在原地掩护指挥机关。
天漆黑,雨下个不停,部队踏着泥泞的小路前进。大约走了十多里,便靠近安顺场了。杨得志命令一营分成三路前进。安顺场的守敌做梦也没有想到,红军来得这样快。
“哪一部分的?”一团的尖兵排与敌人哨兵接触了。“我们是红军!缴枪不杀!”红军战士的回答像春雷,扑向敌人。“砰!”敌人开枪了。火力从四面一齐吼叫起来。愤怒的枪声,湮没了大渡河水的咆哮,湮没了敌人的惨叫。顽抗的敌人纷纷倒下,活着的,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没命地逃跑!
一营花了好大的劲,终于把唯一的渡船弄到手了。这里只有这条船,它现在成了红军渡河唯一的依靠!可现在一无船工,二无准备,要立即渡河是困难的。思来想去,杨得志决定组织一支坚强精悍的渡河奋勇队!战士们红着眼睛,争着抢着要参加。最终一支英雄的渡河奋勇队组成了:十八个勇士,每人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个手榴弹,还有作业工具。二连连长熊尚林为队长。
熊尚林带领着十七个同志跳上了渡船。“同志们!千万红军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坚决地渡过去,消灭对岸的敌人!”渡船在热烈的鼓舞声中离开了南岸。
主题为强渡大渡河的油画作品
渡船随着汹涌的波浪颠簸前进,四周是子弹打起的浪花。岸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渡船上。渡船飞速地向北岸前进。对面山上的敌人集中火力,企图封锁渡船。十八勇士冲过一个个巨浪,避过一阵阵弹雨,继续奋力前进。
“打!狠狠地打!”南河岸上扬起一片吼声。红军有力的反击吓得敌人四散奔逃。在火力掩护下,渡船靠岸了。十八个勇士飞一样跳上岸去,一排手榴弹,一阵冲锋枪,把冲下来的敌人打垮了。勇士们占领了渡口的工事。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前的广场
红一团强渡大渡河的成功,有力地配合了左翼兵团抢占泸定桥。很快,泸定桥被红四团胜利夺取,红军的千军万马在这里渡过了天险大渡河。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变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03:52《档案》节目片段
“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以会宁县城为中心的地域,包括会宁县的青江驿、老君坡,静宁县的界石铺、兴隆镇、将台堡(现属宁夏西吉),靖远县的打拉池等地区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馆长李俊丰说。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会宁,北依黄河,东南紧靠西兰公路,是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国内时局的演变和夺取宁夏、扩大陕甘根据地的需要,作出了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的战略决策。会宁北临靖远,是红军会师休整、北进发动宁夏战役的最佳地域。毛泽东在陕北保安讨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时讲道,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是件大事,三大主力会合的地点一定要慎重考虑,要选择一个好地方。当时,周恩来建议放在会宁,这一主张当即得到毛泽东的赞同。他高兴地说:“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建议就在会宁会师。”
9月13日,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及时制定了“静会战役计划”。根据计划确定的任务,9月14日,红一方面军右路纵队十五军团73师进占会宁打拉池(现属白银平川区)地区,一部直插会宁县北部的郭城驿、宋家河畔,切断了会宁通往靖远的道路,使驻守两县的敌军失去了联系。
9月18日,左路纵队1军团1师、2师逼近西兰公路,红1师占领了静宁县的界石铺和会宁东南青江驿、老君坡、杨崖集一线,并以此为中心控制了西兰公路。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集结静宁、隆德、海原、靖远一带,在会宁外围形成了一个弧形保护圈,给红二、四方面军北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至此,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的条件和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珍藏的一幅庆祝红军长征会师联欢会的油画作品
10月1日傍晚,由韦杰、夏云飞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骑兵团急行军到达会宁县城北10里处的小村庄杨家寨子(今柴家门镇柴家门村寨子社),封锁了通往城里的道路。10月2日凌晨,骑兵团以战斗队列突进县城,从接受作战任务到攻克会宁县城,历时32小时,行程多里地,全歼县城守敌,拉开了三军大会师的序幕。
年10月9日,碧空万里,阳光和煦。陇原古道名城会宁焕发了青春,红1团在南城门用木板搭起了彩门,在南门城墙上,悬挂着写有“欢迎劳苦功高的朱总司令张总政委”的红绸布横幅。整个会宁城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气氛非常热烈。
会师门
当徐向前、陈昌浩率红四方面军部队进城时,陈赓与红1团官兵及当地群众夹道欢迎,锣鼓声、口号声响彻云霄。徐向前、陈昌浩与陈赓紧紧拥抱,细叙思念之情。
《中央致一二四方面军贺电》
前的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塑像
朱德、张国焘率领红军总部随后进入会宁城,把会师气氛推向了高潮。同时到达的还有红军大学和步校0多名学生,以及第4军和31军。
这个小小的县城沸腾了,锣鼓喧天,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朱德热泪盈眶,朝着欢腾的人群挥手致意,用哽咽的声音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胜利会师万岁……”
01:55央视《探索发现》节目片段
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伏晓春说,会宁三军大会师彻底纠正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错误,扭转了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统一领导,这为红军联合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逼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有党史研究者这样总结:瑞金是红军长征的出发点,遵义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会宁是红军长征的会合点,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长征胜利结束,新局面就此打开。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党史知识小测验
01
长征精神最显著的特点是?
A、爱国主义精神
B、集体主义精神
C、“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02
(多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
A、长征胜利的标志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
D、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B、C、D
03
红军长征途中哪次著名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变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
A、强渡大渡河
B、攻占腊子口
C、四渡赤水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编辑
马闫书洋
视频剪辑
许超元
二审
孔维薇
三审
高羽
稿件来源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