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溜索改桥见证时代巨变央视新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和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是一篇体现社会温度的大文章。这其中涉及到许多有针对性地解决民生痛点的特殊公共服务项目。比如,在我国西南的很多地方,群山横亘,江河交错,可以说是“望天一条缝,看地一条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要出一次大山,都得靠溜索,否则就得翻山越岭大费周折,并且在有的地方,溜索是进出大山的唯一方式。要想让这里的老乡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好日子,首先就得打通他们的出行之路。要让天堑变通途,溜索改桥势在必行。
在年的一段影像资料中,一个小女孩年仅六岁,每天都要自己滑溜索到河对岸去上学。
河谷中阵风不断,小女孩在溜索上,就像一片随风飘摇的树叶,看得让人心惊。
小女孩名叫余燕恰,四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教她学溜索,目的就是为了上学。四岁的孩子,走路都可能经常摔跟头,燕恰却要克服心理的恐惧,学会独自溜索的技能。
我国西南地区,很多地方都是高山峭壁、深谷急流。相传一对居住在云南怒江两岸的恋人,受尽相思之苦,受天上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过去溜索就是这些地方当地群众出行的主要方式,不仅要渡人,还要渡货物和牲畜:
年,云南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为给病人看病,溜索渡过怒江;
年的一天,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鹦哥村,一位82岁的村医院救治,家人必须把老人背到村口,然后再坐溜索到对岸公路;
年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龙头山镇银屏村多名村民需要紧急转移到安置点,溜索是唯一能横渡牛栏江的最近的通道……
溜索一度是高山峡谷中当地群众的生命线,物资保障线。但危险随时存在,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记者无意中拍到,一个年轻人溜索过江中途停了下来,正当大家以为小伙子是在江心耍帅的时候,当地人却看出了问题,急忙下去施救。原来,小伙子在溜索过程中被绳索缠住了脖子,幸好有村民及时施救才幸免于难。
外人看来惊险刺激的溜索,实际上也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李发军是四川北川县农民,勤劳肯干,年就种植一大片丰水梨,希望通过种植业脱贫致富,可梨树挂果了,怎么运出去却成了大难题。
云南昭通巧家县鹦哥村,年,村民们专门拿出12亩修建了一个鱼塘,希望能增加一些收入,可是鱼养出来了,却因为没有一条出山的路损失惨重。
山里山外两重天,山里的人,山里的农产品,想走出大山都很难。溜索是命悬一线的无奈,并不是美丽的爱情传说。
逐渐地,年轻人出去了就不愿意再回来,很多地方变成了空心村。据交通部门统计,截至年年底,仍有溜索对,涉及多个村,近百万人口,其中贫困人口60多万,占了大多数。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部先后制定“十二五”、“十三五”“溜索改桥”规划,要彻底解决这些山区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溜索改桥,受益的只是特定地区的少数群众,但投入很大,“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先后投入30多亿元,完成“溜索改桥”多座。溜索改桥,几乎都是在高山峡谷中完成的,修建难度很大。鹦哥溜索是金沙江两岸溜索中最险峻的一个,一边连接着云南昭通巧家县鹦哥村,一边连接着四川的大凉山,是鹦哥村两千多人多年来唯一的出行工具。
鹦哥溜索距离江面米高,长度达到米。因为处在高山峡谷中,只要起风,风就会在峡谷中产生放大效应,形成风向复杂的大风,给桥梁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和危险。
渐渐地,施工人员发现凌晨和上午风力会比较小,为了尽早建成大桥,施工人员凌晨三点多就起床,天没亮就做好吊装准备。就这样经过天、两年半的不懈努力,年,大桥终于建成。大桥建成后,鹦哥溜索变成了当地吸引游客的旅游项目,继续保留了下来。至今,“十二五”、“十三五”溜索改桥项目已经全部建成。
四川北川县岩门村74岁的羌族老人王兴珍家里,收藏着一张年拍摄的照片,照片中老人的爷爷扶着用竹篾编成索桥在艰难行走。年,一座以“羌红”为主色调的羌红大桥落成通车,祖祖辈辈深居大山的人们终于可以安全、便捷地走出大山。
溜索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横跨于高山峡谷的便民桥、安全桥、致富桥。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建一座桥梁,就给群众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现在,李发军家的丰水梨,再也不用发愁运输的问题了,一座金宝桥就修建在村口。
桥修通了,依托着青山秀水,村里还搞起了旅游,李发军家还开起了农家乐。
从年起,北川县先后有9座“溜索改桥”项目完工,不仅解决了十多个乡镇、十多万群众出行难问题,还因为交通的改善,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90后的羌族姑娘夏雪莲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创业,种植红豆杉,年开了网店。网店开张第二天就接了一个0元大单。有了订单也运不出去,夏雪莲的创业热情在此后的两三年里被消磨殆尽,嫁了人,生了孩子。年唐家山堰塞湖大桥竣工通车后,夏雪莲又萌生了创业的冲动,带领更多乡亲们在大面积种植红豆杉。不久前一家大型企业与北川县签下协议,要在夏雪莲的家乡建设红豆杉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乡村振兴正在这里变成现实。
当年,六岁就要自己溜索去上学的余燕恰,如今已经实现了妈妈的心愿,在云南昆明上大学。在余燕恰的家乡,云南怒江州境内,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上,已经有各类桥梁多座,村村都通了公路。如今,怒江州山里山外已经天堑变通途,告别了千年贫困。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报告上批示:“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现在,全国7省区、个建制村、万人仅靠溜索出行的方式已经成为历史。天堑变通途。山里山外也不再是两重天。随着溜索成为旅游的一种新体验,村里人可以便捷安全地过桥,他们也从此走上了小康路、幸福路。
制片人丨刘雪松黄洁
责编丨刘小萍马汝涛
编辑丨王剑锋
剪辑丨苗佳亮
新媒体编辑丨王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