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为何经典3万红军跳出30万国
由于红军的第5次反围剿失败,被迫于年10月撤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里长征,可战略转移终究是敌强我弱,讲究避其锋芒,出其不意。
但李德的错误指挥让红军遭受了二次打击,几乎面临覆灭的危险。好在伟人指挥部队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前北重镇遵义城,并召开遵义会议,重新确定了红军的军事指挥权,为革命开辟了新的方向。
遵义会议除了纠正了之前的左倾错误和重新确立了军事指挥权外,还明确了新的战略思想。作战时将机动灵活的特点发挥到最大,不拘泥于固有的战斗计划,随机应变,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大范围迂回,根据战场形势随时调整战略战术,取得最大战果。
年1月20日,红军发布了渡江作战计划,决定离开黔北地区,经川南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后在川西北建立根据地,从而突破敌人的包围。1月28日,红军行至土城一带被国民党军拦截,经过一天时间的战斗,红军伤亡已经较为严重,想要达到歼灭川军,打开北上缺口的目的已经无法实现。于是红军当机立断下令撤退,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西进。
1月29日,中央红军从土城南北地区一渡赤水河,成功甩开了敌人,一渡赤水后,四川军阀刘湘为防止红军入川推翻其统治,集中了36个团于长江南岸,其战斗力也超出预想。
鉴于敌人已经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我逼近。红军于2月7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各军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改向川边的扎西地区聚集。2月9日,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
2月11日,中央红军从扎西挥师东进,2月18日至21日,分别从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二渡赤水河重入贵州。年2月24日红军攻占孔子县城,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2月25日,红军采取正面进攻,两翼包围的战术,夺取娄山关。
娄山关
2月26日,红军成功夺取遵义,本来在二渡赤水后,红军的身后还跟着川军,前面又有前军王家烈部和中央军薛岳部的迎头阻击,机动回旋的余地已经不是很大,再加上红军有土城新败,川滇边境又未立足,但红军却在5天的时间里依然攻克遵义,并消灭了中央军93师大部,59师一部,毙伤敌多人,俘虏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眼看连续两次失败,蒋介石由汉口飞抵重庆坐镇指挥,重新调整部署,决定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以30多万军队形成了新的包围圈,企图南北夹击。
红军为摆脱敌人,3月11日再次撤离遵义,准备歼灭周浑元部,后在遵义以西建立根据地,但在茅台附近的鲁班场进攻周浑元部未能得手,红军并决定放放弃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再次向西渡过赤水河。
3月16日,红军在茅台附近三渡赤水进入川南,并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向西北方向的长江南岸洋装活动,吸引了国民党军队,结果蒋介石果然上当,他认为红军很有可能要北渡长江,于是下令各部向古蔺地区追击。
红军三渡赤水后,为了隐蔽真实的作战意图,让敌军继续处在摸不着头脑的状态,中央军委决定留下红九军团伪装成主力,继续在黔北一带活动。
3月21日至22日,红军由二郎滩、太平渡等地四渡赤水河,然后迅速向南渡过乌江,兵锋直指贵阳。当时蒋介石正在贵阳坐着指挥,城内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没想到红军突然大兵压境,连忙调兵前来护驾,没想到红军无意向贵阳进兵,而是突然转向进军云南,并且在没有受到任何阻拦的情况下,从容的渡过了金沙江,就此把国民党军彻底甩在了后面。
四渡赤水之战是继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争取战略主动,实施的一次战略性运动战战役。放眼世界,四渡赤水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次极具影响力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不足3万人的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包围圈,这本是一场势力极其悬殊的战斗,红军的队伍每天都在减员,敌人的数量却在一次次的增加,但红军却将机动灵活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大,尽管在与敌周旋时走了不少弯路,但俗话说车头小好掉头,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被红军拖来拖去,只能是比红军更疲惫。
从创建人民军队之初,就在敌人重兵包围中生存的红军比任何人都更明白敌强我弱意味着什么,也更懂得如何面对他们并战胜他们。
四渡赤水之所以能够实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军阀之间的矛盾让红军在战斗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蒋介石不只是针对共产党一方,而是借此削弱地方军阀的势力,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维护自身的权威性。而那些地方的实力派既要提防红军,又要防止自己的军队在与红军的战斗中被削弱,更要阻止蒋介石嫡系势力的渗透,如此瞻前顾后,怎么可能打胜仗?
在红军不断转移的途中,无论是贵州的王家烈还是四川的刘湘,都是在一边防共军一边防蒋军,一旦红军脱离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也从不尽力追击,这是尾随其后,出工不出力罢了,甚至直接不听蒋介石的调令,按兵不动也是时有发生。
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复杂,各自为战,给军队调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时在贵州围剿红军的反革命军队,除贵湘军阀部队外,还有川军滇军和中央军,如此派系复杂的军队汇集在一起,一旦投入战斗便会立刻陷入混乱之中,自然也就不可能具备较强的战斗力。
因此我们可以说红军四渡赤水的胜利,即是指挥有方,红军将士们英勇作战,又是成功利用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的典范,为红军赢得了足够的喘息机会,并屡次从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中逃出升天,为未来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更是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保留了火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798.html